苏轼的对词的发展革新,苏轼对词发展的贡献评价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27 21:42:36

苏轼对"词"这种文学体裁的贡献是巨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态度,打破了以往作为歌词时音乐对词的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庸变为全新的、独立的抒情文学体裁。

"以诗为词"出自陈师道的《后山诗话》:"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陈师道本意是说用作诗的方法来作词,是苏词的最大缺点,而这点恰恰却是苏轼在"词"发展史上最大的贡献。

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态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大量用题序和大量用典故。

苏轼之前的词,大多"倚声填词"的代言体,词有词牌名标明唱法就可以了,题序极其少见。苏轼把词当做与诗歌一样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言志体裁,词作的抒情言志为了什么事情什么风景,必须做一个简单的交代,以免读者看了难以理解。而"词"作为一种抒情体,叙事本不是长项。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苏轼在创作词的时候采用了大量的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词本体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如《洞仙歌》:

序: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死已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洞仙歌》序94字,词83字。序的作用很重要,清晰地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词的审美意蕴。

苏轼的对词的发展革新,苏轼对词发展的贡献评价(9)

在词中大量地使用典故,也是从苏轼开始的。如《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 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里很明显用了"孙权射虎"、"冯唐易老"、和《楚辞·九歌·东君》的"长矢兮射天狼"三个典故。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来作替代性的概括描写,就形象地表现了了太守一马当先、亲身射虎的英姿;用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壮志,又蕴含着用历史人物怀才不遇来隐喻自己的痛苦;大大增强了词的感染力。

苏轼的对词的发展革新,苏轼对词发展的贡献评价(10)

苏词大量使用题序和典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二,苏轼对词的思想内容和题材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和革新。

苏词吊古伤今、述电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理,内容体裁无所不包,无所不写。《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更是第一首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在这首词中,作者以平实的语言,不断变换的节奏,抒发了苏轼对亡妻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怀念与哀伤,足以媲美潘岳的《悼亡诗》。

其三,在风格上,苏词突破了以往旖旎温柔感伤哀叹的委婉风格,开创了豪放派。

苏轼对词委婉风格的突破使"词"真正可以与诗在抒情体裁上并驾齐驱,大大开拓了词的意境风格。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南宋俞文豹《吹剑录》中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卓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这个故事形象地道出了这首词的豪迈气概。

苏轼的对词的发展革新,苏轼对词发展的贡献评价(11)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苏轼明确地提出了"词自是一家"的主张。

苏轼在《与鲜于子骏书》中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苏轼文集》卷五三)。"词自是一家"创作理论的提出,犹如黑暗中的灯塔,使大量词人的创作有了指引和方向。

总而言之,苏轼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苏轼是词发展史上贡献最大的人。

因为苏轼本人巨大的个人魅力,同时代许多著名词人如黄庭坚、晁补之、李之仪、贺铸等都或多或少受其影响,词作都有严重的诗化倾向,之后朱敦儒、张孝祥和辛弃疾等都继承了苏轼的传统,到了陆游以后,宋词已经成为有宋一代的"一代文学"了。

但是,毋庸讳言,"以诗为词"对词的艺术个性有所削弱、消减,对唐五代宋初词的体格特征有所异化

更可惜的是,不协律,缺乏音乐美。本来词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字,分辨阴阳,以的声调配合和。"以诗为词"由于玩弄文字游戏,堆砌典故,乱用虚词,俚语俗句、在形式上表现为不协律,清浊不分,佶屈聱牙,因而无法吟唱。

苏轼的对词的发展革新,苏轼对词发展的贡献评价(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