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具有单一性吗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28 11:40:12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应用文具有单一性吗,(1)

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策略探究

王彦鹏 姜庆娜

摘要:应用文写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对学生应用文写作的指导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学生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的发展。本文基于相关理论分析,针对目前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问题,以2020年山东高考英语应用文写作为例,探索实施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

一、引言

应用文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情感的工具,应用文具有目的明确、对象固定、结构清晰、语言简洁的实用性特点(胡洁元,2017)。高中阶段常见的应用文类型包含感谢信、通知、新闻报道、求助信、倡议书和投诉信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要求:高中生应根据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和行事程序,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的语言形式表达道歉、请求、祝愿、建议、拒绝、接受等,体现文化理解,达到预期交际效果;应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应用文的基本格式、结构及语言特点,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教育部,2018)。目前,全国多省份的高考英语试卷均将应用文写作单独作为一项内容进行考查,突出了语言学习的实用性与工具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应用文的常见类型、框架结构、写作方法和语言特点等,提高其在真实语境中使用应用文表达意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面对多种体裁形式的应用文写作,多数学生存在读者意识不明确、体裁结构不清晰,语言使用不恰当,内容表达不充实等问题。同时,部分教师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常采取增加写作次数、以练代教的策略,教学缺少系统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研究了相关理论,并以此指导应用文写作教学。

应用文具有单一性吗,(2)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输入与输出理论

根据Krashen(1985)的输入假设理论(Input Hypothesis)和Swain(1985)的输出假设理论(Output hypothesis),只有大量的有效的输入才能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出,且输入与输出不可分割(Krashen & Swain,1985,转引自吴玮,2015)。从认知角度出发,听、读、看是语言输入,说、写是思想表达,信息输出。在语言学习中,语言输入是第一位的,没有足够量的语言输入,学习者就很难在语言交际中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就很难提升语言能力。而语言输出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驱动力,能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专注度,最终促使语言输出有效性的达成。Swain(1995)认为,在输出的过程中,语言学习者会发现他们学了什么语言知识以及还有什么语言知识仍需要学习,这就能促使他们注意语言结构的不足,从而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在写作教学中,“读”是输入的过程,“写”是输出的过程,两者存在明显的输入与输出关系,符合输入输出理论的一般规律。

(二)支架理论

布鲁纳(Bruner)、伍德(Wood)和麦瑟(Mercer)等人基于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 S. 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论提出了支架理论(张国荣,2004)。支架理论作为建构主义的衍生理论之一,以学习者为中心,旨在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内”建立支架,通过支架的支撑作用不停地把学生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在写作课堂的具体表现是,教师在写前、写中、写后提供写作支架模式,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过程。教师围绕主题,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搭建支架,加强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融合,帮助学生提高和发展某种知识与技能,推动学生的认知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是一个知识、技能、情感、思维等多层面的迁移过程。语言学认为,迁移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所有学习活动都是为了使学生实现在新语境中的知识、能力与素养的正迁移。所谓正迁移,是指把已经掌握的某些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能准确、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际去解决新的问题,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迁移的过程中,学生为有效地解决某个问题,会需要一些基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和演绎等思维活动,以调动与应用头脑中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并学习新知识。同时,也会将已获得的知识在新的学习情境中加以应用,使已有的知识得到验证、充实和巩固。凌旭群(2020)认为,基于学习与迁移理论的英语写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它能帮助教师评估和改进教学。

应用文具有单一性吗,(3)

三、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

笔者针对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上述理论指导学生应用文写作,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2020年全国英语高考山东卷应用文写作为例,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探索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的有效策略,为教师开展应用文写作教学指明方向。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活体裁意识

在写作前的热身准备阶段,教师立足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创设与他们生活经验相关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迅速进入轻松的讨论之中。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展示学校近期举办的徒步旅行暨高考百日宣誓活动中的照片,并提出如下两个问题:“Did you remember what you did on that day? How would you make this activity known to others?”学生回答:“By writing a news report/make a news broadcast.”教师追问:“As one of the participants, what would you say and how would you say in your report?”学生回答:“The time and place, the participants, what we did in the activity,describe it logically ...”

应用文具有目的清晰、对象明确的特点,其写作过程是一项基于读者的社会行为,在写作中必须要树立读者意识,使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互动。导入环节的第一个问题旨在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取其关于新闻报道的内容图式,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注意交际目的和树立读者意识,关注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教师根据写作任务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为学生写作任务提供相似的写作的要素,助力学生在新的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技能,促进迁移的发生。

(二)明确写作目标,激发写作兴趣

阅读是积累和理解目标语言的输入过程,而写作则是运用目标语言的输出过程,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步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兼顾范文宏观写作知识解构和微观写作技能习得,促进其写作模仿,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课标》提出,教师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阅读前确立目标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问题,使学生有学习方向,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和缓解焦虑情绪。

随后,教师布置阅读和写作的任务:假定“你”是李华,上周日“你”校举办了5公里越野赛跑活动。请“你”为校英语报写一篇报道,内容包括:参加人员;跑步路线:从校门到南山脚下;活动反响。教师向学生提供关于导入环节学校徒步旅行的活动报道范文,并呈现本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分析和归纳范文的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衔接连贯等;独立完成一篇新闻报道类体裁的应用文;多元评价,发现问题并修改润色。

(三)逐层解构范文,促进知识习得

1. 整体解读,建构体裁结构

语篇的交际目的决定了体裁的存在,并使得同一体裁的语篇有大体上相似的图式结构;体裁具有常规性和制约性,它是使用者共同遵守的程式化的交际工具(朱向荣,2011)。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整体阅读范文,围绕语篇的交际目的和体裁结构组织学生讨论三个段落的功能,分析语篇的整体模式(如图3.3.1.1)。

应用文具有单一性吗,(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