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翻译,趋利而不知止者翻译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2-06 11:23:12

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翻译,趋利而不知止者翻译(1)

刘一丈:字墀(chí)石,一是排行,丈是对长者的尊称,是作者父亲的朋友;书:书信。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辱馈遗(kuì wèi),则不才益将何以焉?书中情意甚,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1、长者:对刘一丈的尊称; 2、时:时常; 3、赐:犹寄给,此为谦词; 4、长想:长时间的思念; 5、何至:犹言哪敢;辱:屈辱(您),皆为谦词; 6、馈遗:赠送礼物; 7、不才: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称;报:报答; 8、殷:深厚; 9、老父:作者称自己的父亲。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chèn)(yù)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才德不称(chèn),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则不才为甚。

1、上下相孚,才德称位:上下级互相信任,才能和品德要与自己的职位相称;孚:信任; 2、语:告诫; 3、深感:深切的感受; 4、夫:发语词; 5、固:本来,原本; 6、病:缺点,毛病;尤:更以。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门者持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jiù)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也 。

1、策马:用鞭子赶马,此处指奔走; 2、候:等侯;权者之门:有权人的家门; 3、门者:看门的仆人;故不入:故意刁难,不让进门; 4、袖金以私之:把藏在袖中的钱偷偷送给守门人; 5、即:即使;刺:明代官场谒见,用红纸写官职、姓名以投递通报,相当于今之名片; 6、仆马:仆人和马匹; 7、去:离开。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 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guàn)(zhì),走马推门。

1、相公:唐宋以后对宰相的尊称,也用以泛称官吏; 2、谢客:谢绝见客; 3、盥栉:洗脸梳头; 4、走马:形容把马赶得很快。

门者怒曰:“为谁?”则曰 :“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 ,强忍而与言曰:“(wú)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

1、何客之勤也:你这人怎么来得这么勤呢? 2、耻之:以为之耻,句谓此人心里也觉得很可耻; 3、亡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亡:同“无”; 4、姑:暂且;容:允让。

又立所立厩中。 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1、向:先前,上次; 2、幸:有幸;南面:面向南,古时以面向南为尊位; 3、惊走:惶恐地跑上前;匍匐:手足并地爬行; 4、故迟不起 :故意长时间地趴在地上不起来; 5、寿金:祝寿礼金,此实为贿赂; 6、固请:坚持请求; 7、纳:收下; 8、五六揖:作了五六次揖。

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无阻我也!”门者答(dá)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yù)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

1、官人:对有官职的人的尊称;幸顾我:幸而看得起我; 2、幸:希望; 3、所交识:结交 或认识的人; 4、适:刚才;厚我:很看重我; 5、虚言状:虚假地描述相公厚待他的情形; 6、畏:惊羡; 7、稍稍:偶然,偶尔; 8、某也贤:某人有才德;某:代指上文的拜谒之人; 9、心计:心中考虑。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

1、仆:作者对自己的谦称;能之乎:能够这样吗? 2、岁时伏腊:泛指逢年过节;岁时:一年四季;伏腊:伏日和腊日,举行祭祀的重要节日; 3、经年:整年,形容很长时间; 4、间:偶然。

斯则仆之(biǎn)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fèn)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乎?

1、褊衷 :狭隘的心胸; 2、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因此长期以来不被官长喜欢; 3、大言:犹扬言,此含有自嘲之意; 4、“人生有命”二句:谓人的一生,自有命运安排,我只要安守本份就行了; 5、得无:能不,表推测;迁:迂腐不通世故。

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翻译,趋利而不知止者翻译(2)

《报刘一丈书》全文: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kuì wèi),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chèn)位”语(yù)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chèn),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jiù)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

即明日, 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guàn)栉(zhì),走马推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 :“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 ,强忍而与言曰:“亡(wú)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dá)揖。

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yù)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biǎn)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fèn)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翻译,趋利而不知止者翻译(3)

清 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评:

是时严介溪揽权,俱是乞哀昏暮、骄人白日一辈人,摹写其丑行恶态,可为尽情。末说出自己之气骨,两两相较,薰莸不同,清浊异质。有关世教之文。


宗臣:1525~1560,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宋代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29年(1550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吏部员外郎。因为得罪严嵩,被贬为福建布政使司左参议。后因防御倭寇有功,迁提学副使。他是明代著名散文家,为“后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行世。

明前七子是弘治、正德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以李、何为代表;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反对充斥文坛的台阁体、八股文、理气诗,主张廓清萎靡不振、陈陈相因的诗风。

后七子是嘉靖、隆庆年间的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以李、王为代表。提倡复古拟古,师唐废宋。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承接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而比起前七子,后七子在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在这一方面,作为后七子复古理论集大成者的王世贞(1526~1590)显得更为突出,他提出:“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