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乡起义路线及张楚政权
那些昔日关东六国的遗老遗少们,看到出身穷苦子弟的陈涉都能建权称王,他们如何按捺得住?想当年,他们都是王公贵族,国破家亡之后,被秦国骑在头上,怎么能忍?
于是,在陈涉建立张楚政权不久之后,关东六国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复国运动。那个时候,当个王太容易了,要么自立,要么被部下拥立。赵王、魏王、燕王、齐王、韩王纷纷出现,特别是楚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前后一下子就出来了四个楚王。
陈涉这个最先觉醒的人,振臂一呼,让六国后人如梦初醒。然而可悲的是,当陈涉起义军与秦军苦战的时候,六国的王却都守着自己的地盘,作壁上观。
缺少法治,施令滥出,部下冒充王命自相残*因为时间短促,起义也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张楚政权,几乎没有制定法制法规来约束人们。这个缺少法制的简易国家,很快就陷入了号令滥出的局面,而引起这一切的原因主要在陈涉身上。
用教科书式的话来讲,陈涉身上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起义的直接原因首先是为了活命,保住命之后,就追逐权力。拥有了权力的陈涉,开始了膨胀,越发不想干活,权力滥授,甚至让吴广来做代理王,许多号令都授权于属下来发出。
各地起义的将领和许多部将并不服从陈涉,比较典型的就是秦嘉自立为大司马,冒充陈涉命令*死了前去督军的武平畔。
最为过分的一件事就是,陈涉的部下田臧冒充王命,*死了当初领导起义的合伙人——代理王吴广。田臧将吴广首级献于陈涉,陈涉竟然授予了他令尹大印,封他为上将军。
谋略缺失,军事指挥能力捉襟见肘贾谊《过秦论》说过,(陈涉)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陈涉由于没读过什么书,并不懂得太多的谋略,也没接受过专业的军事化培训。几个月的交战中,立刻显出了劣势。
陈涉首先在谋略上就略输一筹,面对各地起义的部队,他没有采取团结、合作、联盟的方式来壮大起义队伍。他俨然以陈王的身份对他们发号施令,甚至给他们各种封号,试图指挥或监督他们作战。如此一来,各地起义军并没有凝聚起更大的力量,而是大部分各自为战,被秦军各个击破。
在大规模的交战中,起义军将领们远远比不过秦国名将章邯,甚至不如担任三川郡守的李斯之子李由。不久,面对章邯的不断进攻,陈涉及诸将的军事谋略和指挥能力明显捉襟见肘。业余的人,始终比不过专业选手啊!
秦将章邯
在章邯大军的一路追*之下,起义军开始节节败退,而章邯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大部分都是修长城的苦工,并没有太多的秦国精兵。
在短短的数月时间里,起义军因战败而死或被处死的将领,就有周文、田臧、李归、邓说、张贺。
生活奢靡,旧部离心离德,兵败身死陈涉身上体现了农民起义领袖共同的特点,当然这也是人性的特点——革命尚未成功,领袖优先享乐。这一点,后来的黄巢、洪秀全都走上了陈涉的老路。
陈涉当年对一起被雇佣耕地的老乡们说过“苟富贵,无相忘”,在他称王短短六个月的时间里,他就住进了豪华的宫殿。当年一个一起耕地的老乡来找他,进入宫殿,忍不住感叹““夥颐!陈涉大王的宫殿真是高大啊”。后来此人不断抖露陈涉当年贫贱时的旧事,损害了陈王的威严,陈涉就下令*了他。
从此,天下开始流传“夥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陈王故交得知此事后,纷纷离去。
陈涉为王期间,所托非人,他深信的掌管司法的人都是典型的小人。他们苛刻地寻求有功将领的过失,凡是不喜欢的人,就抓起来治罪*死。这些攻城伐地、血流沙场的将领们,有功无赏,对陈王的忠心却被怀疑。于是,一起出世入世的将领们渐渐不再依附陈涉。
很快,陈县被章邯攻克,陈涉逃到汝阴的时候,竟然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死了。这个车夫带了陈涉首级投降秦军,前去邀功请赏。
陈涉虽然兵败身死,但是他触发了一种意识的觉醒,带给了世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面对暴政,原来我们是可以反抗的。陈涉起义鼓舞了成千上万的人起来反抗暴政,最终以项羽、刘邦为主的两支起义军将秦朝灭亡。
陈涉的革命首创精神,很好地教育了后来的开国之君们,让他们都懂得了在建国之初要休养生息。比如,西汉、唐朝、宋朝、明朝都是这样。
司马迁给了陈涉极高的评价,认为其“伐无道、诛暴秦”的功业,可以与武王伐纣媲美,将他的事迹列入了“世家”,与王侯将相和圣人孔子并列。
陈涉为后世失败的农民起义领袖们,“打造”了一个很好的命途模板:首先为活命而反抗,继而疯狂追逐权力,开始骄躁膨胀,贪恋奢华生活,众人离心离德,最终兵败身死。
为何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因为千百年来,人性没有变啊!农民起义的领袖很多,谁让人家是第一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