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三个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内容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2-29 16:41:17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三个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内容(1)

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70多年来,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体育课程日标经历了引进与改造期、停滞期、恢复与重建期、快速发展期和深化改革期5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体育课程目标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变迁是顺应时代发展和课程发展规律下的继承和创新。从历史来看,继承性是体育课程目标发展的一大特征,每次新的课程目标,都是在继承前一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发展而来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三个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内容(2)

来自网络

本文的体育课程目标具体指历年来的大纲和课程标准的目标部分。2000年之前,我国推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等文件中以“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等词汇来表述该学段学生应达成的结果;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后,体育课程目标这一词汇才得以普遍使用。因此,本文体育课程目标也包括之前文件中的“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等内容。

一、1950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中国第一个体育课程文件《小学体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指明3项体育基本任务:1、培养儿童健康知识、健美体格;2、培养运动兴趣和习惯、发展身心;3、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三个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内容(3)

来自网络

二、1956年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通用的《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其“体育教育目的”指出,体育教育为国家建设培育全面发展的后备人才,表明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的宗旨。

“体育教育任务”:

1、身体发展与健康、2、运动知识技能学习与身体素质、3、思想品质与集体主义、4、个人与公共卫生习惯、5、运动习惯。

三、1961年教育部颁布了十年制《小学体育教材》和《中学体育教材》。教学目的与上次相比,提出要“增强学生体质”,并提出体育教学基本任务:

1、促进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促进健康;2、全面发展身体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3、教授学生基本体育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技能,培养锻炼习惯;4、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和优良品质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三个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内容(4)

来自网络

四、1978年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大纲中提出了“1个目的,3项任务”。在体育教育目的中首次提出使受教者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发展,并提出了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教育宗旨。

体育教学基本任务:

1、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2、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三基”目标),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国家教委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和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大纲,于1992年正式颁布。与上次大纲相比,体育课程目标继续采用“1个目的,3项任务”的框架。

体育教学目的:“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学基本任务:

1、“全面锻炼身体”;2、“三基”;3、“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三个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内容(5)

来自网络

六、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拉开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帷幕。在总结前期经验、深入调研和吸收国外优秀课程理论及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研制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 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自此“体育课程标准”取代了沿用半个世纪的“体育教学大纲”。此次体育课程目标构建了5个领域、3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3个结构层次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课程目标与原来的体育教学目的相似,是总领性的表述;

领域目标分为:

1、运动参与、2、运动技能、3、身体健康、4、心理健康、5、社会适应、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三个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内容(6)

来自网络

七、2017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本次课程目标与2003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相比有了巨大突破。首先,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在其引领下构建了体育课程目标。

2017版课标的分目标:

1、“运动能力、2、健康行为、3、体育品德”就是核心素养的具体化。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