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源可以说是来自佛前供花,远源可以说来自先秦民间生活习俗。《诗经》描写青年男女互赠花卉的情景,可视作中国古代原始插花形式。《楚辞》中的记载是以花枝、香草为媒介装饰屋栋、门楣和门庭,从非容器插制算起至少已近3000年。若以容器计算,河北王都发掘的东汉墓壁画、新疆瓦丰县尼雅遗址东汉汉陶盆,都表明原始容器插花的一种雏形,且最迟也在东汉开始流行。而瓶花插制也大概在此出现。古人不满足于折枝花的直接传情方式,那么器皿茶花正是古人审美观念转变的反映,器皿插花的审美表现力持久弥新而异彩纷呈。
在唐时是插花的发轫期,多以盆、盘形式的宫廷插花呈现,宋代为发轫期,直至明朝出现新变,突出点就是远离政治场域而营造一个纯粹的审美场域,那时文人的花事活动远比前代频繁,以瓶花盛行,而且形成了一些经验总结和理论著作。如:《瓶花三说》高濂,《花案》何仙郎《花案》,《历》和《花小名》程羽文,《瓶花谱》张谦德,《瓶史》袁宏道等等。
草木本来无所谓有情或无情,古代文人善于从一枝花、一片木中体悟世态万象,寄寓自己的心灵意绪,于细微处见宏大,清浅中见深刻,故生“一草一木总关情”的感慨。那些互相掩映而妙趣横生的花草枝叶,千姿百态而意味深长的各式花瓶,在移情和通感作用下变得栩栩生姿,成为文人雅士的“幽栖逸事”。
宋代以前的插花艺术只是流行于宫廷、贵族家庭和寺院,到了宋代插花已经深入到民间百姓家中。宋代每年春天都会举行盛大的“花朝节”,《梦粱录》有载: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那是宋朝也成为中国插花史上的鼎盛期,当时的洛阳会举办“万花会”(插花展览)《墨庄漫录》有记:西京牡丹闻名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