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培养皿(Double-sided Petri dish,DSPD)
2021年,Yuan等人设计并使用了一种真菌共培养装置双面培养皿(DSPD,图1),实现了红曲霉和黑曲霉的共培养。
DSPD主体由两个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组成,每个DSPD包括一个主体部分和两个盖子。
首先,用胶水将两个培养皿的底部粘在一起,然后在培养皿中间钻一个直径2cm的孔,装置主体制作完成。
然后将两张直径9 cm的圆形无菌玻璃纸粘贴在DSPD两侧,覆盖培养皿上的孔,防止培养基泄漏。
将培养基倒入DSPD中,待培养基固化后接种微生物。
代谢产物、信号因子等可以由生长在DSPD一侧的微生物菌株产生并通过培养皿上的孔作用于另一侧的菌株,以此实现不同菌株的共培养。
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但目前报道较少,培养效率有待进一步验证。
双面培养皿(DSPD)示意图
SVCS示意图
2020年,Fatemeh等人为了探索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产生的途径和最终形成的产物的影响,组装了一种新型共培养装置Submerged volatile co-culture system(SVCS)。
该装置将一个100m L玻璃培养瓶作为主培养瓶,连接一个、两个或三个100m L含有不同真菌或细菌的玻璃培养瓶,培养瓶中盛有适于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所有的培养瓶上方均由玻璃细管连通,主培养瓶上方玻璃管口用棉花填充,作为过滤器,只允许挥发性物质通过,防止其他培养瓶中的微生物菌体进入主培养瓶。
Fatemeh等人用该装置成功验证了13种真菌和细菌对灵芝胞外多糖生产的影响。
该装置可以同时分别验证多种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不足之处便是该装置具有局限性,只能应用于验证微生物挥发性的代谢产物对其他微生物的影响。
Um HY,Kong HG,Lee HJ,et al.Altered Gene Expression and Intracellular Changes of the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 in Ralstonia solanacearum by Copper Treatment[J].Plant Pathol J 2013,29(4):374-385.
Davies DG,Parsek MR,Pearson JP,et al.The involvement of cell-to-cell signal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bacterial biofilm[J].Science 1998,280(5361):295-298.
Hibbing ME,Fuqua C,Parsek MR,et al.Bacterial competition:surviving and thriving in the microbial jungle[J].Nat Rev Microbiol 2010,8(1):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