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的回忆结尾写了什么,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按哪4种顺序写的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1-19 14:36:29

有人说;一篇好的文章的结尾犹如一个人穿上了一双漂亮的鞋子让人精神倍增一样。为此,很多人都注重文章的结尾。下面我们跟着名师鲁迅先生、王愿坚先生等学一下首尾呼应结尾法吧。

鲁迅先生《好的故事》开头:“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结尾“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文章一开头,作者就含蓄的点出了在一个“昏沉的夜”、“我”捏着《初学记》昏昏欲睡并开始梦见一个好的故事。在全文结束时,作者又写“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这样全文首尾呼应,极其鲜明的突出了作者所要揭露和抨击的象征黑暗社会的“昏沉的夜”,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家王愿坚写的《灯光》一文的开头:“我爱到天安 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 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结尾:“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 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文章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由一句“多好啊”引出回忆,结尾又回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与开头照应。这样写首尾呼应,结构紧凑,含义深刻。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李星华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结尾:“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文章第一自然段点出父亲的遇难日“4月28日”,引出回忆。最后两段又强调这一日子,这样首尾呼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遇害的事情记忆深刻和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我的拙作《师生心连心的“小秘诀”》开头:“俗话说:“师徒如父子。”如何做到师生像父子母女那样心连心呢?我认为便利贴就是师生心连心的桥梁。”结尾:“郭老师的实践证明:用便利贴沟通确确实实是师生关系亲密无间,心心相印的一个好办法。”开头结尾都点出了便利贴在沟通师生关系上的作用,既首尾呼应,又点了题。

大家翻开书看看,文章运用首尾呼应结尾的方法比比皆是,大家不妨试试哦。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