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宛城说者,有个很让人啼笑皆非的观点——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成现代白话文,意即:
在乱世中隐匿于某个角落里苟且偷生,不奢求在大汉郡国中扬名立万,飞黄腾达。
其中“苟全性命于乱世”,居然成为了南阳民科为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宛城卧龙岗寻找的理由。
大家了解东汉末年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大约是公元197年叔父玄卒后才离开原本依附的荆州刘表的。
诸葛亮年方十七,尚未成年,没有就职。叔父亡故后,家里就失去了经济来源。诸葛亮对刘表不感兴趣,不愿在他手下谋事做。正因为如此,诸葛亮才决定隐居乡野,躬耕陇亩,自力更生。
诸葛玄病故月份史料未见记载,但可以确定在公元197年这一年度之中。
《三国志》明确记载,公元197年正月起,曹操就已经纠集了大量人马,从中原浩浩荡荡地开赴南阳。曹操南下南阳,其目的是夺取南阳郡北部重要城池,消除新都许都的后患之敌,为发动攻打北方袁绍的战略计划作铺垫工作。
197年上半年和下半年,都有曹操与张绣开战的记载。上半年的战争,曹操损失惨重,儿子和侄子,以及猛将典韦都死于宛城之战的淯水边,曹操作战失利只得暂时回撤北方。
目标未达到预期,加上丧子*将之仇,曹操稍加休整于同年下半年又来到了南阳郡,与张绣继续展开争斗。
后面到了198年,曹操又来南阳,与张绣再次开战。直到199年张绣复降曹操,曹操才没再南下,一门心思地攻打北方袁绍之师。
也就是说,诸葛亮叔父还没有病故时,曹操与张绣的南阳之战争就已经开始了。新野以北的南阳郡很多地方都属于曹操与张绣角逐的范围。包括宛城卧龙岗(八里岗)的北部的半个南阳郡,都处于战乱之地。
按理来说,战乱之地老百姓是无法安居乐业的。古代一旦发生战争,老百得知消息,一般都是收藏好东西,就开始躲藏起来。
没有地方躲藏的,就只有带着家人和行李,去到没有战乱,相对安稳平静的地方避难。等到家乡战乱平息,再回来生活。如果战乱太久,看不到希望,就流落在外地,或者就在外地寓居生活下去。
但南阳宛城派的朋友说,战乱之地是可以隐居躬耕的,可以安居乐业的。而且正是因为宛城打仗,符合诸葛亮说的“乱世”概念,诸葛亮需要“苟全性命于乱世”,才选择在宛城卧龙岗生活。
反观荆州襄阳一带,并没有发生战乱,不属于乱世,所以诸葛亮才不可能在这里隐居躬耕。
对于诸葛亮专门选择在战乱之地的宛城隐居躬耕,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