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我的51国际劳动节长假期间看了一些书,也是难得有这么久的时间,可以让我连续看完一些文章。虽然,劳动节真的是一边劳动一边休息,但是实属不易。偶然间看到一些好的文章,对我有所启迪的,我也是有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同朋友们分享一下。
这是一篇梁启超在1922年,几乎正好100年前应苏州学界之邀作一场演讲。内容之精彩让我茅塞顿开,有点激情澎湃的感觉,字字珠玑,可以看出来梁启超不愧被称为“南粤先贤”,思想之超越,坚定,让人不难理解当时那场戊戌年的事情发起的渊源。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辞地答道︰“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诸君啊!我替你们总答一句吧︰“为的是学做人。”你在学校里头学的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心理、历史、地理、国文、英语、乃至什么哲学、文学、科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等,不过是做人所需要的一种手段,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那些件件学得精通,你能够成个人不能成个人,还是另一个问题。
开篇便阐明了为什么人们会说“读书无用论”,被问到的一些人确实不知道读书用来做什么。放到现代,我们一样是这样。很多人无论学什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拿文凭。方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混”!即便是一些所谓的高分者也没有明白梁启超说的“为的是学做人”。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份,这三部份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知、仁、勇。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总要三件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 现在讲的知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知育要教导人不惑,情育要教导人不忧,意育要教导人不惧。教育家教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看完这段话,不知道那些对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香蕉人和ABC们作何感想?你们总说传统的都是腐朽的,那是因为你们不知道什么叫做“达德”。不知道什么叫做“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你们仅仅知道“无知者无畏”而已。
一、怎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的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知识﹔再进一步,还须有遇事能判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了,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虾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到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包括我自己,还有我身边很多人,可能都是梁启超文章里说的可怜人。都是大惑不解,都是缺乏判断力的人。或者是一种盲目的,愚昧地武断的人。并没有真正的智慧,充其量有的只是一些小聪明,小算计而已。
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练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一定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昏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智慧,都是知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智慧除了大量的吸收,学习还需要踏实细密的磨练。不能学我们小时候听到的“百千万的故事”一样,只学会了123,就以为自己会写千百万了。没有常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更加可怕的是,自己不觉得自己缺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