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么样。“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用都包在里头。“仁”到底是什么,很难用言语来说明。勉强下个解释,可以说是︰“普遍人格之实现。”孔子说︰“仁者,人也。”意思说是人格完成就叫做“仁”。
每天很多人都会把各种仁义道德挂在嘴边。可是什么是仁义道德?什么是仁?却很少有人去探究这件事情。总把自己的思想认为是普遍,拿着无知当智慧。
但我们要知道︰人格不是单独一个人可以表现的,要从人和人的关系上看出来。所以“仁”字从二人,郑康成解他做“相人偶”。总而言之,要彼我交感互发,成为一体,然后我的人格才能实现。所以我们若不讲人格主义,那便无话可说﹔讲到这个主义,当然归宿到普遍人格。换句话说,宇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宇宙,我的人格和宇宙无二无别。体验得这个道理,就叫做“仁者”。
梁先生说的是格局问题。或许我们很多人的思想都没有到达这两个字的高度。即便如此,我们也是像梁先生说的那样我们的人生本身就是宇宙,我们的人格本身就与宇宙无二无别。差别在于,我们的格局没有让我们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更加不会体会到这个道理所在,得到的结论依然是我们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仁者”。
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一曰忧得失。
整日的患得患失,整日的羡慕嫉妒恨,整日的不满足,或许已经是我们很多人的日常。看到身边的人比自己好你会骂,看到电视里的人比自己好你会骂,看到一切的一切你都会去骂。无论是内心还是外表。浑身上下充满了怨气,内心充满了虚伪的戾气。这些充斥你全身的怨气还有戾气往往就是让你忧虑的源泉。
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所以易经六十四卦,始“干”而终“未济”
这句话或许是对我们先古玄学最好的诠释。也就是一些人嘴里的迷信和糟粕。被很多人不屑一顾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这些人的无知造成的。
“仁者”看透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凡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换一方面来看,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地﹔几万里路挪了一两寸,算成功吗?所以论语说︰“知其不可而为之。”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说呢?
怨来怨去,或者说只会去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去抱怨,那么把时间都浪费在这上面,还怎么去自强不息呢?
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呢?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地画出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人家的,然则那里有东西可以为我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当然亦没有东西为我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 可以为我们“所得”的。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持。”“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总而言之,有了这种人生观,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然会“无入而不自得。”他的生活,纯然是趣味化、艺术化。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目的是教人做到“仁者不忧”。
中国有句古话,“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先想办法去充实自己,去强大自己,才可以像“仁者”靠近。每每总是在抱怨,你哪里还有精力和时间去自强不息呢?
三、怎么样才能不惧呢?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很丰富的知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很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样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曰︰“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有不慊之心,则馁矣。”又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寛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俗话说得好︰“生平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著。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所牵制。论语说︰“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
人的意志,人的内心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和源泉。前怕狼后怕虎,投鼠还忌器,这段话把这些人的根本说的透透彻彻。
总之,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为薄弱极易,由薄弱返到刚强极难。一个人有了意志薄弱的毛病,这个人可就完了。自己作不起自己的主,还有什么事可做!受别人压制,做别人奴隶,自己只要肯奋斗,终能恢复自由。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嗜欲的奴隶,那么,真是万劫沉沦,永无恢复的余地,终身畏首畏尾,成了个可怜人了。
我们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很多时候都是这里面所描述的“可怜人”,我们成为了物质的奴隶,成为了意志的奴隶,成为了自己嗜欲的奴隶。因为我们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明确的目标。
我们拿这三件事作做人的标准,请诸君想想,我自己现在做到那一件?那一件稍微有一点把握?倘若连一件都不能做到,连一点把握也没有,嗳哟!那可真危险了,你将来做人恐怕就做不成!讲到学校里的教育吗:第二层的情育第三层的意育,可以说完全没有,剩下的只有第一层的知育。就算知育罢:又只有所谓常识和和学识,至于我所讲的总体智慧靠来养成根本判断力的,确实一点儿也没有。这种“贩卖智识杂货店”的教育,把他前途想下去,真是令人不寒而栗!现在这种教育,一时又改不来,我们可爱的青年,除了他更没有可以受教育的地方。诸君啊!你到底还要做人不要?你要知道危险呀!非你自己抖擞精神想法自救,没有人能救你呀!
我们读这篇演讲稿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对照一下自己,也可以想想自己的言行以及自己的经历。我们算什么?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在等待别人拯救呢?可是我们自身的原因,我们就像梁启超说的那样,“没有人能救你呀!”
诸君啊!你千万不要以为得些片断的知识就是算有学问呀!我老实不客气告诉你吧︰你如果做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越多越坏。
自大自负,是很多人的顽疾。一叶障目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毛病。希望我们能摒弃这些“无知者无畏”的想法,做以前真正谦虚的人。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边的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你怀疑、沉闷,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会惧。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修养、磨练,所以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那么学校之外,当然有许多学问,读一卷经,繙一部史,到处都可以发见诸君的良师呀!
诸君啊!醒醒吧!养定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你成人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