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3300字 阅读需要9min
白居易在隐瞒什么
高宗之后,武则天君临天下,她改国号为大周,自称是周平王的后裔。
周平王画像
周平王叫姬宜臼,虽然在姓氏上,和武则天八竿子打不着,但这点问题难不倒武则天,她为周平王安排了一个小儿子,此子天生异相,掌纹自然形成一个“武”字,他的名字就叫姬武。
姬武的后人,遂改姓氏为“武”。所以,有学者考证,武氏是从姬姓演变而来。
武则天拿周平王论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周平王迁都洛阳,而武则天也把首都设在那里。
有道是上行下效,皇家既已如此,百姓家的攀附之风,便也情有可原了。
白居易为其祖父,撰写过《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文章中,白居易言之凿凿地写道:“白氏芈姓,楚公族也。”
白居易(772年-846年)
白居易自有生花妙笔,他进一步考证出,白氏祖先名为白公胜,而名将白起,即是白公胜的后代。
白起因冤而死,秦人怜之,始皇嬴政也感念其功德,把他的子嗣分封到太原。这便是太原白氏的起源。
在白居易笔下,其家族可谓是阀阅世家。
白居易撰写碑文的态度,似乎比司马迁写史书还要严谨。在《史记》中,司马迁以六字说清白起的身世:“白起者,郿人也。” 郿县,即今天的陕西眉县。
关于白起的结局,司马迁则是作如斯描述:“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司马迁并没有提白起他后代的归宿。
白居易添盐加醋描写一番,演绎杜撰的成分不可谓不大。
而且,白居易大概忘了,他还写过一篇叫《沃洲山禅院记》的散文。
言及沃州山历史,白乐天洋洋洒洒写道:“晋宋以来,因山洞开,厥初有罗汉僧西天竺人白道猷居焉,次有高僧竺法潜、支道林居焉。”
白道猷,又名昙猷,敦煌人氏,乃是东晋时期的化外高僧。书圣王羲之仰慕其才学,特地前往拜谒,行至山下,终因山势险峻不能成行,王羲之便在岩前,望空拜了拜,转身便走。
对于得道高僧,白居易同样向往之。在文末,他慨然写道:“昔道猷肇开兹山,后寂然嗣兴兹山,今日乐天又垂文兹山,异乎哉沃洲山,与白氏其世有缘乎?”
见到古代高贤,他总想攀附结交。此刻,白居易又想和白道猷论亲戚。
白道猷的事迹见于《高僧传》,此书中反复提及一个地名叫作“龟兹国”。
《晋书》中也曾出现过这个国家。西晋时期,在今天的新疆,有个叫焉耆的小国,其国王名曰龙安,龙安于弥留之际,对他的儿子说:“我曾经被龟兹王白氏侮辱,你若能为我报仇,才算是我的儿子。”
龟兹国境内有白山,汉朝于是赠其王姓白,他们的第一代国王,叫作白霸,乃是西域人氏。
从魏晋到唐代,龟兹国民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原,他们改自己的姓氏为“帛”或者“白”,逐渐融于唐朝的大家庭。
这才是白居易家族的起源。
李唐是一个包容的王朝。门庭与身份,似乎没必要隐瞒。但,白居易为何对家世讳莫如深?
他原本是姐夫
白居易出生于普通的仕宦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皆为明经出身,其家族也称得上世敦儒业,诗书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