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所谓乐天,即乐知天命,他曾经也这样解释过自己的字:“号作乐天应不错,忧愁时少乐时多”。
易经中也说:“乐天知命故不忧”
可殊不知,他的人生和他的名字似乎并不恰和,他后期不少诗歌都以“悲”为基调。
得遇挚爱,却相忘天涯白居易早年为躲避战乱,随母亲来到了父亲的任职地符离,认识了邻家七岁小女孩湘灵。
他和湘灵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后更是暗生情愫,许下海誓山盟。
但奈何,这一段感情,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白居易为此和母亲置气,扬言若非湘灵,此生不娶。
后来,三十八岁,母亲以死相逼,他被迫娶了一位同僚的妹妹。
他和湘灵的这段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
官场起伏唐朝后期的一个整体局势便是藩镇割据,地方时常对抗中央;而中央,由所谓的宦官权臣把持朝政,党派内斗,更是混乱。
因直言上柬藩镇割据之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在宰相武元衡被刺*案中,无辜遭受牵连,被贬江州司马。
后期,看透了朝堂纷争,而选择中隐,在一退一隐之间徘徊。
老年得子,却痛失爱子。白居易在五十八岁时才有自己的第一个儿子(白阿崔),这放在古代社会,无后可能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吧!
所以,老来得子,对于诗人来说,是莫大的喜悦。
为此,他特意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岂料鬓成雪,方看掌弄珠。
已衰宁望有,虽晚亦胜无。
兰入前春梦,桑悬昨日弧。
里闾多庆贺,亲戚共欢娱。
其中:“岂料鬓成雪,方看掌弄珠。”直接反映了他的心情。大概意思为:哪里料到头发都快白了,才有了这颗掌上明珠。
但世事难料,在儿子三岁时便早夭,离他而去。他写下《哭崔儿》:
掌珠一颗儿三岁,鬓雪千茎父六旬。
岂料汝先为异物,常忧吾不见成人。
悲肠自断非因剑,啼眼加昏不是尘。
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邓攸身。
老年得子和喜悦与三年后的失去,远比从来没有得到过更加让人心痛。
“悲肠自断非因剑,啼眼加昏不是尘。”深切地表达了诗人的伤痛。
挚友病逝公元831年,白居易的挚友元稹逝世。噩耗传来,已是耳顺之年的白居易悲伤不已。
后来,在他的诗《梦微之》中: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好一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让人动容。
情至深处,最是断肠。
诗人的一生,并不顺畅。取字乐天,可能也是对自己这一生中的坎坷所做的解脱和释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