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乐天是不是白居易,白居易和谁共称元白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1-25 20:57:32

公元820年,唐宪宗去世,时年四十三岁,据史料记载,唐宪宗平定藩镇,完成帝国统一大业后,开始沉迷于道教,追求长生不老,最终离奇暴毙。唐宪宗驾崩后,太子李恒在宦官的拥戴下,登上皇位,史称唐穆宗,次年改元长庆。而李恒为太子时,白居易曾是他的老师。

有着帝师身份的加持,白居易仕途之路开始畅通无阻,先是被任命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主要职责是给皇帝起草诏书,相当于是皇帝的秘书。就在白居易当知制诰的这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朝廷举办一期进士科考,吏部侍郎钱徽为主考,中书舍人李宗闵和右补阙杨汝士为副主考,前宰相段文昌向主考官钱徽打了招呼,让他关照一下自己的朋友杨浑之,然而考试结果出来,杨浑之并没有被录取,而录取的人有几个关系都很硬。

这次科考录取的进士大多为牛党的子弟,这让段文昌很是恼怒,于是他联合李党中的成员李德裕,元稹等向朝廷弹劾这次科考考官徇私枉法。震怒的唐穆宗下令重新举办考试,并让自己的老师白居易当主考官。牛当中的杨虞卿是白居易妻子的堂兄,李党中的元稹是他最好的朋友,在亲情和友情之间,白居易选择中立,秉公办事。

在白居易的主持下,科考重新举行,复试结果一出,牛党中的子弟并不具备登科的能力,通通落榜,牛党骨干李宗闵也因此遭到贬官。这个结果虽然令段文昌很满意,但牛李党争的雷被引爆,双方开始互相打击报复,从此朝廷再也没有消停过。

科场案之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十月,白居易开始担任中书舍人,这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踏进宰相的门槛,但是就在这临门一脚上,白居易却主动放弃了。牛李党争朝臣相互倾轧,白居易看不到帝国变好的希望,他只好选择远离政治漩涡,独善其身,或许就在这一刻,白居易萌生了隐退的心理。

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在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刻,主动放弃中书舍人一职,出任杭州刺史。公元823年,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第二年,当地大旱,田地干涸,百姓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白居易决定引西湖水灌溉农田,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方案一提出,便遭到了杭州本地官员的集体反对。

有的说,西湖水被放出将不利于当地官员的仕途,也有的说,湖水外泄,湖里的生物将会无所依托,枯萎死亡,面对如此荒唐的理由,白居易力排众议,修筑湖堤,平日蓄水,以备旱时,暴雨之日,则开闸放水,以减水灾。为了说明筑堤的作用和灌溉方法,白居易专门写了篇《钱塘湖石记》,并刻石立于湖边。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前后三年,其实历时仅二十个月,在这短短的二十个月里,他为杭州留下了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和六井清泉。公元824年五月,杭州刺史任期已满,政绩卓著的白居易主动选择到东都洛阳做闲官。

在白居易离开杭州的三个月前,大唐的政治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唐穆宗驾崩,年仅十六岁的太子李湛继位,史称唐敬宗。《新唐书》对他的评价是昏童失德。

来到洛阳的白居易从别人手中买下洛阳城东南履道坊的一座宅院,就此安顿。虽远离朝野,白居易也从未放弃过对现实的关注,救世济民早已成为白居易深入骨血的基因。此后,白居易先后到苏州,河南等地出任地方官。他在苏州疏通河道,在洛阳龙门开凿险滩,在远离朝廷的地方,白居易实实在在地为百姓造福。

公元826年,顽劣不堪的唐敬宗深夜醉酒后,被政见不和的宦官*害,年仅十八岁。至此,大唐的朝政完全被宦官左右。公元829年,五十八岁的白居易竟然老来得子,白居易欣喜若狂,给孩子取名阿崔,细心呵护并寄予厚望。此后白居易在留司官的道路上走的是悠哉游哉,并为自己取字—乐天。乐天源于《易经》—乐天知命故不忧。

在洛阳履道坊的宅院中,年过半百的诗人过着温馨和睦的家庭生活,似乎再无所求。可是好梦很快破碎了。公元831年,刚满三岁的儿子一病不起,没过多久久夭折了,白居易无能为力的看着怀中的儿子离他而去,悲伤的无以言表,然而更多的不幸接踵而至。

这年七月,白居易最好的朋友元稹也去世了,年仅五十三岁,孩子的夭折,朋友的去世使诗人备受打击,他彻底被命运征服,从此开始向佛教寻求解脱,龙门香山成了白居易精神的避难地。到了晚年,白居易独善其身的观念和佛教思想结合形成了他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的生活理念。

公元842年,七十一岁的白居易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正式与朝廷脱离关系,正式过上了饮酒作诗,栖心佛门的恬淡生活。

公元846年,白居易的人生在且吟且唱中徐徐落幕,终年七十五岁,洛阳龙门香山成为他一生最后的终点。在白居易去世的二十八年后,黄河中下游地区爆发了王仙芝黄巢起义,并以燎原之势席卷了大半个帝国,至此,大唐的江山在风雨飘摇中落下了帷幕。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