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用说,伴随着火绳枪对骑士老爷们在战场上的压倒性优势,欧洲各国军队在16世纪后期已经开始了新一轮军事革命,开始大量裁撤剑盾兵与弓弩兵,将其步兵分队变成火绳枪手和长矛手编组,并在步兵团一级配置*火炮作为支援火力。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欧洲各主要军事强国的军队已经基本从“火枪手、剑盾兵、长矛手”混编,升级到了“火枪手、长矛手”的组合,且冷热兵器之比已经快要接近1:1了,而一直到17世纪中叶清帝国快要入关时,长城一线的明军九边部队,其装备的火绳枪在只占全部单兵火器的五分之一不到,冷热兵器之比相比欧洲而言也远远落后。
明军九边部队的火绳枪
欧洲军队的火器发展日新月异,而明帝国在嘉靖年间搞过“技术引进”后,火器倒也没有裹足不前,只不过相对欧洲的火器是基于其基础学科与应用技术的进步而有序发展,明帝国的火器则走上了“脑洞大开”式的发展道路,这也就是被很多历史民科吹得神乎其神、被当做所谓的“明帝国火器领先世界”证据的“火龙出水”、“神火飞鸦”、“一窝蜂”等“新概念火器”,甚至有人将其称为明帝国的“反舰导弹”、“火箭炮”。实际上对于这种火器,作为明帝国后期最杰出军事家的戚继光,早在其《练兵实纪》中就予以了全部否定:“以上之外,有火砖,一窝锋,地雷,千里炮,神枪等,百十名色,皆不切于守战,故不备,今皆一切禁之。
外形科幻的“神火飞鸦”
以节靡费,惟有子母炮,尚属可用,未当终弃,亦一奇品也。”在戚继光眼里,真正符合战争要求的火器也就两种,第一是火绳枪第二是弗朗机炮,其它的不过是浪费军费的废物而已。事实也确实如此,毕竟相对于各种“土炮胜洋枪、中华有神功”之类的玩意,从世界火器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都是以金属管型火器作为主流,其代表就是口径小的枪和口径大的炮,其它的火药武器不管有多脑洞大开,有多“超前”,但基础学科方面的积淀决定了它相比火枪和火炮,绝对没有多少实际作战能力,也无法充当战场主力。明帝国即使发明了再多的“多级火箭”、“早期火箭炮”,最大的效果也就是给现代的历史民科多了些吹嘘的谈资,根本无法改变自己在东西方火器发展中处于落后地位的事实。
号称明朝“多级火箭”的“火龙出水”
而到了17世纪20年代,建州女真开始崛起,相比使用轻甲的蒙古突击骑兵,熟谙明军作战样式的建州女真从一开始就走上了重装步兵和重装冲击骑兵的发展道路,甚至还专门配备了楯车去抵挡明军的三眼铳。面对“有备而来”的努尔哈赤,依然抱着三眼神铳不放的明军九边部队在建州重甲步兵的攻击下毫无办法,传统的“临敌放铳”战术根本打不穿建州重步兵的盔甲,而建州则干脆欺负三眼铳毫无*伤力,顶着明军的火器冲上来把明帝国边军*得一败涂地。
萨尔浒之战中的明军仍旧使用三眼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