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晚清四大名臣,晚清四大名臣历史贡献排名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1-30 02:15:28

曾国藩

如何评价晚清四大名臣,晚清四大名臣历史贡献排名(1)

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中兴名臣”之一。

点评:

1、章太炎: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

2、蔡锷:曾、胡两公,中兴名臣之铮佼者,其人其事,距今仅半个世纪。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

3、蔡东藩:若曾、胡二公,文足安邦,武能御侮,清之不亡,赖有此耳。

4、*: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5、蒋介石: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

曾国藩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左宗棠

如何评价晚清四大名臣,晚清四大名臣历史贡献排名(2)

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 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举。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后,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为抗拒太平军多所筹划。为抓住展示才能的时机,他经常为一件小事而与人大吵大闹;在当上巡抚,官及三品时,脾气却越来越小。“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这句著名的话就是他说的。1856年,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命以兵部郎中用。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1862年(同治元年 ) ,组成中法混合军 ,称常捷军 ,并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1864 年 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 。论功 ,封一等恪靖伯 。旋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至 1866 年2月攻灭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镇压太平天国后,倡议减兵并饷,回民军,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破陕甘之乱军后,力主远征新疆。为表示自己讨平新疆叛乱的决心,左公于军中携棺而行。历时数年终平定新疆全境,无左公则无新疆。

点评:

1、胡林翼曾极力称赞说左氏横览九州,才智超群,必成大器。

2、“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给整个世界。”——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

3、“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晚清诗人杨昌竣

左宗棠就是洋务运动中的杰出代表,办得工业最著名的就是福州船政局,对于中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对于巩固中国的海防也起了重要的作用。1885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在中国近代史上了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近代以来中国在对外侵略上屡屡战败,严重挫伤了中国人民斗争的锐志,左宗棠收复新疆对于增强人民的自尊心起了一定的作用。

李鸿章

如何评价晚清四大名臣,晚清四大名臣历史贡献排名(3)

1823-1901,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洋务运动时创造了中国“四十六个第一”。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点评:

1、慈禧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

2、曾国藩的评价:“少荃天资与公牍最相近,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

3、梁启超在他所写的《李鸿章传》中称: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梁启超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其一生中参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张之洞

如何评价晚清四大名臣,晚清四大名臣历史贡献排名(4)

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贵州兴义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武汉大学)、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湖北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昌幼稚园(中国首个幼儿园)、湖北工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等。

点评 :

1、张继熙曾说:“公常谓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故以兴学为求才治国之首务。

2、”美国学者威廉·艾尔斯在其《张之洞与中国教育改革》一书中对张之洞对中国教育改革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称赞“在张之洞的一生中,中国教育的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此,他的努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3、台湾学者苏云峰更是高度评价张之洞对中国教育改革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湖北教育改革的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于张之洞的领导,而张之洞,对教育改革的贡献,并不限于湖北一地,而是具有全国性意义。正是由于张之洞的贡献,而使中国教育始走向近代化道路。”

张之洞一生主要做了四件事:一办新式教育,二办实业,三练新军,四抵外辱。 张之洞任封疆大吏的时间内,中国经历了三次严重的外国威胁:中法战争时期张之洞处于两广总督的直接指挥位置,筹饷、调兵、用将、反对撤兵议和,为这场战争取得部分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