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特点及个人感悟,练太极拳的十大特点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2-01 05:42:28

——写在练习太极拳五周年之际

以往这个日子,我会在朋友圈里发一组练功照。鼓励、好评、点赞扑面而来,心中喜不自禁。今天如果摆拍,可能腿伸得更高,腰弯得更低,一字马更直,身体的柔韧性更好,但不敢再发此类照片,因为这不是太极拳。对太极拳,越接近,越敬畏。有言道:练习太极拳,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五年啦,我自愧,一无所成。

虽说一无所成,又发生了很大改变。从五年前的一无所知,到今天对太极拳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太极拳从中国的传统武术看,它是一种拳术。这种拳术因以太极为核心而称为太极拳。何为太极?“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一阴一阳之谓道”。正因如此,太极拳又是一种哲拳,以“阴阳”这个传统哲学概念为拳理,其拳理拳法莫不闪烁着哲学智慧的光芒,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我喜欢太极拳,是因为太极拳具有独特的魅力,它以柔克刚,以慢打快,以弱胜强。不争强斗狠,以圆融的方式化解矛盾,能止戈为武。

我喜欢太极拳,是因为太极拳内外兼修。内可修心灵平和,外可修身体健康,通过太极拳的练习达到身心的协调,达到身体和心性的双向平衡。

我喜欢太极拳,还因为太极拳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在太极拳的习练中,虚实、开合、蓄发、动静……透过这一对对矛盾,围绕一阴一阳,老师对拳理润物般的渗透,不自觉中走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曾经多次试图学习因不得其法而放弃的老子的《道德经》,我读的如醉如痴。作为我国哲学的鼻祖,《道德经》充满着高等智慧: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盈,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荣,守其辱;知其白,守其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道是自然的规律,天人合一,天道、人道、拳道都在诠释着太极拳的奥妙。接下来开始的对《易经》的学习,尽管只是识字阶段,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易经》是中国第一经,是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讲的是变化的规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些经典就是太极拳的内功心法啊!练习太极拳,对经典有了一些感悟,诵读经典又对太极拳有了提升,读经和打拳,一阴一阳,道也。

我喜欢太极拳,也因为太极拳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它不会叫你轻而易举得手,吸引着你欲罢不能。学拳的过程充满矛盾,快乐痛苦交织。老师给调好无极桩,感觉头连天,脚入地,和天地融为一体,内心惊叹原来放松自然的状态如此美妙。偶尔,在习练中也会邂逅自然状态,一阵欣喜,细心呵护,它却稍纵即逝,捉迷藏样倏忽不见。与我擦肩而过,我岂肯罢休,众里寻他千百度,不甘心,较劲,结果是它离我越来越远,满盘皆输。于是乎,静下心来默识揣摩,找到一点劲路,以为一通百通,可以有一个大的飞跃,哪成想又是回到原点,苦苦追寻却求而不得,迷茫痛苦之情见矣。拳术就在这矛盾的循环往复中点滴提升。

我喜欢太极拳,更因为太极拳能使人清楚认识自己,是拳练人。太极拳是有灵性的,拳如其人。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骨子里的在意、执着、焦躁,较劲。这些常把问题复杂化,因为它们的干扰,心不能安静,无法洞见规律,顺应规律,不能顺势而为。在意别人的评判,在意拳势的每一个细节,越在意,就注入了越多的能量,反过来被拳控制。找不到劲路时,常常焦躁不安,较劲,执着于做成,结果适得其反,照样为拳所控。

学拳学的是格局,是胸怀,是心态,是放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一心一意练太极,用心感知太极。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损掉执着心,收回自己的在意,不执着于太极带来的改变,不在意结果如何,无论拳打的好与不好,都接受自己。不逼迫自己,懂得享受其中的乐趣,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得到美妙的结果。

从练拳到看懂一些拳理,很难,一层功夫一层理。用太极拳理论指导练拳,更难,其间相差着十万次的练习,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功夫,功夫也。《道德经》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鼓励自己,别急,慢慢来,练太极是帮助自己更好生活的。无谓早晚,无谓快慢,行于太极大道,足矣。

在此,感恩太极给我带来的变化。感恩在学习太极拳路上无私给予我引领、教导、鼓励的老师。感谢志同道合一路同行的拳友。

2021.7.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