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农历癸丑年),太平军北伐部队于10月26日抵达距沧州七十华里的泊头镇,在这里收集到大量船只,水陆大军沿大运河一路浩荡向北,直指离北京仅仅240华里的沧州城。
时任沧州知州沈如潮,字月海,浙江桐乡县人,嘉庆年庚午举人,道光二十九年任治。当太平军横扫江南打下南京的消息传到几千里外的沧州,沈如潮凭直觉唀出危险的气息,开始囤积火药加固城防招募乡勇,日夜加紧训练城防部队。沧州自古民风剽悍,有尚武传统,在乡绅捐资帮助下沈如潮共招募到回汉各族乡勇3000余人。
清朝沧州州县官员
沧州府衙旧址
入秋,太平军北伐部队由山西进入河北,经献县、泊头、南皮,意图沧州。城防守尉德成派出探马侦查,几次反馈回来的信息都是太平军只有三四千人(估计只看见先头部队,实际太平军北伐部队由山西进入河北时总数已达30000人左右)。错误情报促使沈如潮最后决定带领驻沧满营500披甲兵,及3000多水陆乡勇在城南五里大运河一处叫“红孩口”的地方迎敌决战。
大运河就像一条巨龙蜿蜒北上,流传着很多故事,“红孩口”就是之一。
距南城门五华里,现在大运河湾公园的运河大弯东北角有一段几十米长的石砌堤坝,这里就是沧州人所称的红孩口。为什么会有如此奇特的名称呢?原来,早些年在沧州流传着一个传奇般的传说。
有一年汛期,大运河在这里决口。正值午夜时分,情况万分危急,众人不知所措。夜色中突现一位银发道士,站在决口旁对众人说,此处决口人力难以抗拒,诸位不必着急,待五更时分会有一身穿红衣骑着毛驴的孩童来到这里,他会降服水妖。说罢,银发道士消失在夜幕中。
人们焦急地等待着。到了五更时分,人们听见由远而近的铜铃声。顺着铃声望去,晨曦中果见一骑驴的红衣孩童沿河岸奔来。到了决口处,骑驴孩童从驴背上跃入水中,顿时河水不再涌流。接着,决口处的堤坝向上隆起,很快堵住了决口,这才使全城百姓免遭水灾之苦。自此,这决口处便被称为红孩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