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讲的是北宋哪个皇帝,知否讲述的是哪个朝代哪个皇帝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3-20 08:31:07

双方各退一步,是很高明的政治平衡,形成了母慈子孝的状态。

更有意味的是,用太后诏书来决定结果,其实是说明此举出自皇家『私恩』,即使有不合礼法或公论的地方,也算是一种权且变通的做法,这其实也算是支持称皇考一方的韩琦、欧阳修比较内敛低调节制的做派,说白了,就是主要求得事件在实际层面的解决,而不是顺风使尽帆自以为自己一方真理在握怎么都对。

知否讲的是北宋哪个皇帝,知否讲述的是哪个朝代哪个皇帝(5)

《知否》电视剧中支持太后的齐衡被革职,历史上的台谏官也是如此。

濮议之后,虽然反对称皇考的台谏诸臣都被贬谪,御史台可谓为之一空,但无疑相当平静和缓,在宋代,根本不可能发生明代的廷杖乃至廷杖致死、下诏狱,这既是因为宋代本身没有这样的恶劣制度,也是因为濮议中英宗与韩琦、欧阳修等宰执比较节制,因而过程既不伤筋动骨,结果也勉强能够接受,而随着次年英宗驾崩,事实上也就不了了之了。

大礼议相比濮议来说要激烈得多。大礼议的起因是明武宗朱厚照既没有嫡子也没有庶子,武宗驾崩之后,皇位空悬,首辅杨廷和根据祖训兄终弟及的原则,议立武宗的堂弟也就是明孝宗侄子继位,就是嘉靖帝。

知否讲的是北宋哪个皇帝,知否讲述的是哪个朝代哪个皇帝(6)

嘉靖帝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之次子,明孝宗的侄子,明武宗的堂弟。

嘉靖帝打算加尊亲生父母亲以『皇』,杨廷和反对,建议可按照推尊尊亲属之礼称呼为伯父伯母,然而嘉靖帝认为自己既然已经登基为帝,生父自然可以尊称为帝,君臣又起争执,嘉靖下令议礼,这就展开了有名的『大礼议』,大礼议延续了4年有余,嘉靖帝坚持称帝号立祢庙,不同意群臣中主流意见,甚至在大怒之下廷杖诸臣,引起轩然大波。在争执了10余年后,嘉靖帝不但尊生父为兴献帝,还把生父的牌位移入太庙,按照礼法,生前为帝,死后才能入太庙,兴献王并非皇帝却入了太庙,实际上等于另立帝统,所以很多人认为嘉靖帝的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篡统』。

杨廷和实际上就是参考濮议中范纯仁、司马光、程颐等人特别是程颐的观点,这个观点后来又被朱熹发扬光大,主要就是说皇帝若执意推尊本生父母,只是私孝,不合天理,杨廷和就是凭借这个理论反对嘉靖推尊本生父母。

但是,就皇统或尊尊而言,嘉靖把未曾为帝的生父供奉进太庙,确实是篡统,但是对于亲亲而言,程朱理学坚持的振振有词的为人后者必须绝其本生的天理观念当然也是违背人性人情,用大白话说就是,称爸爸为爸爸难道还错了?

单从是非来看,张璁、桂萼等人的看法是对的:宋英宗是预先立为太子,养在宫中,然后才在养父皇帝去世之后才继位的,所以给别人当儿子是应该的,但是嘉靖帝完全不是这样,他不是预立为嗣,而是根据祖训『伦序当立』,以『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的身份入继大统的,所以单从法理上,嘉靖帝不是明孝宗的儿子,他还是他亲生父亲兴献王的儿子,不需要过继给别人为儿子——说到底,这是杨廷和在当初让嘉靖帝继位的诏书中所犯的技术性错误,但是木已成舟,也没什么好多说了。

知否讲的是北宋哪个皇帝,知否讲述的是哪个朝代哪个皇帝(7)

嘉靖帝得寸进尺,最后将父亲抬入太庙。

然而,虽然嘉靖帝的观点有正确的一面,但是大礼议的后续步骤是嘉靖帝在确定兴献王为本生皇考的同时确立他为皇帝,之后又加睿宗的庙号,最后奉睿宗于太庙,更超越武宗而配享于明堂。

从大礼议的角度,能否称呼爸爸为爸爸固然是一个问题,又或许本不是问题,但反对者多少也是见微知著,知道一旦从某个底线退让嘉靖帝就会得寸进尺,最终使得孝宗和武宗在政治上的地位都出现问题,这是破坏宗法礼法和政治平衡的大关节。

知否讲的是北宋哪个皇帝,知否讲述的是哪个朝代哪个皇帝(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