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四十一年(1907年)出版的《明治事物起原》中,详细叙述了棒球传入日本的历史 图源:维基百科
依托于完善的基础教育体系,这项运动很快就在日本的学校流行起来。到12年后的1896年,据统计那一年日本注册在案,打棒球的学生有15万之多。
进入20世纪之后,早稻田大学和庆应大学在1903年首次举行了棒球对抗赛,两所学校之间的竞争以及日本人对于棒球运动的向往,让「看大学生棒球比赛」一度成为了最受欢迎娱乐方式。
但由于两队的球迷过于狂热,出于安全考虑「早庆战」在1910 年被禁止了。这不仅丝毫没有降低棒球在日本的流行程度,反倒催生出一个新的联盟。1915年,在大阪举办的全国中等学校优胜棒球大赛,正式掀起了高中棒球的热潮。
而随着位于兵库县西宫市甲子园町的棒球场在1924年落成,这座被命名为「甲子园」也正式成为日本高中棒球大会的球场,「甲子园」从此也成为日本高中棒球赛的代名词。
1924年刚刚竣工的甲子园球场 图源:阪神甲子园球场官网
最负盛名的体育教育圣地
时至今日,甲子园棒球赛分为春夏两场,日本全国四千多所高中需要先在各个地区进行选拔赛,只有最后优胜者才能获得前往甲子园球场进行决赛阶段比赛的机会。
经过近一百年的发展,甲子园赛事悠久的历史也随着衍生出诸多相关的活动、传统以及文化。这项赛事所承载的意义,更远远超出一般的高中体育范畴,成为体育教育的最佳载体。
1989年,修订后的日本初高中《学习指导纲要》中规定:「参加学校运动部活动可以代替必修俱乐部活动的部分或全部学分。」因此,在日本近90%的中学生至少会参加一种体育社团。如此一来,完善的赛事体系和庞大的体育人口,成为日本校园体育的发展基础。
而甲子园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更是得益于日本教育界对棒球的高度重视。众所周知,作为一项攻守分离的回合制项目,棒球既强调团队、纪律、服从,也需要个人的头脑、技术,因此对于棒球运动员来说,每一个人都需要刻苦训练防守、跑垒、击球等项目,力争在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瑕疵。
甲子园作为高中棒球的代表,也一脉相承的体现了这方面的内容。几乎每一支高中球队都奉行军事化的管理,部内等级森严,低年级学生在前辈面前没有地位,欺凌现象时有发生;监督有绝对的控制权,分配不公、打骂体罚也是见怪不怪;而几乎人人寸头的现象,最初也是为了统一精神面貌,至今已成为甲子园的传统。
除此之外,队员们的训练刻苦程度也远超想象,能够进入甲子园正赛的球队,几乎都是每天5-6小时的训练,全年无休。
图源:baseballgate
另一方面,甲子园残酷的赛制,让绝大部分参赛的青少年们不仅在未来几乎没有可能成为一名职业棒球选手,更注定了都会成为「失败者」。但如何面对失败,却是甲子园给青少年完全人格养成所带来的宝贵财富。
换句话说,虽然甲子园每年都能让人感受到青春与热血的魅力,但实际而言,甲子园对于这些参赛选手的个人意义要多过于社会效应,有社会学家就曾将甲子园的意义解释为:「关系到一个人在双重意义上对‘我是谁’的重新确认。」
然而有意思的是,如同高野联(日本高中棒球联盟)曾谈到的,日本的少子老龄化(指长期低生育率、长寿造成的人口结构性问题)让加盟高野联的学校正在减少。随着今年庆应义塾高中的夺冠,过往的「甲子园」文化也在开始产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