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前后。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立冬是冬季的开始。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我国广大地区东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小雪多在阳历11月22日前后,此时节,外面寒冷,屋内燥热,大家要当心“上火”。小雪还是冬储白菜的季节。
《小雪日戏题绝句》
【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通常在每年阳历的12月7日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在“藏”字上下功夫。
《大雪》
【南宋】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俗称“冬节”,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前后,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也是阴阳二气转换之日,又称一阳生之日。北方留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习俗。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