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濛李琰的关系,王濛为什么不谈孟庆余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13 22:50:10

2002年,大杨扬在盐湖城冬奥会夺得中国冬奥首金 图源视觉中国

为中国短道速滑队培养了几代世界冠军的功勋教练辛庆山这个时候开始关注王濛,但当时正值盐湖城周期,辛庆山和教练组的主要精力必须放在大杨扬等一批主力队员身上。

顶着少年天才的名头进入国家队,却发现教练们压根儿不怎么在意自己,这让王濛失落过好一阵。像青春期的孩子总要鼓捣出点什么动作吸引注意力,王濛在国家队也没消停,帮别人打架出头,不按时训练,最让人上火是有一回,辛庆山听大队员说王濛带着一堆小孩儿借了很多钱出去吃饭,这让辛庆山和当时的领队佟立新十分生气,佟立新把王濛几个拽到一边,「就问她们吃什么了,说吃什么也想不起来,后来佟立新给他们找个纸、找个笔,吃什么了,都给我写下来。」

等王濛她们写完交上来,「佟立新一看,好多东西我都挺愿意吃的,但这些东西我听都没听过,吃都没吃过,你们这些小东西你还比我吃得都全。」二十几年后,辛庆山在电话中笑着回忆这段往事,后来为示惩戒,佟立新找来《孙子兵法》让她们抄了几十遍。

那之后,因为其他一些纪律问题,王濛被退回地方队训练。那三个月中,发生了一件大事,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大杨扬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率先冲过终点,实现了中国冬奥金牌零的突破,一时举国沸腾。

一段小插曲是,当年不到18岁的王濛一度进入过盐湖城的候选名单,辛庆山觉得王濛能冲能跑,或许可以做个奇兵。但是就是因为太刺儿头的性格,不稳定因素太多,最终少年气盛的王濛没能获得那张宝贵的冬奥会门票。

同《人物》回忆这段经历,王濛觉得那是自己人生中的重要一课,她清楚地记着当时代替她入选的运动员最后穿的服装写的都是她的名字。

国家队赴盐湖城征战的时候,王濛黯然回到了家乡七台河。在那之前,从10岁开始练习短道速滑的她,只是日复一日地训练,一圈一圈地滑行,练累了滑烦了就捅点篓子解解闷儿,除此之外的一切都很懵懂,「那时候哪知道奥运会是啥?世界冠军是啥?」直到冬奥首金的消息传来,王濛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在冰面上滑行这件事本身,原来意味着那么多。

王濛李琰的关系,王濛为什么不谈孟庆余(5)

接力一棒

一段有必要交代的前史是,短道速滑是一项年轻的运动。上世纪80年代,短道速滑引入国内,经历十余年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整个90年代,中国短道速滑队矢志不渝的目标是,赢下一枚冬奥金牌,实现零的突破。

但似乎每次都差了那么一点儿运气,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短道速滑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后来成为王濛教练的李琰获得一枚银牌。接下来的1994年、1998年,中国短道速滑队每一次都有冲金机会,但每一次都与金牌失之交臂。

特别是在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短道速滑的六个比赛项目,中国队拿了五块银牌,一块铜牌,辛庆山对那种失之毫厘的沮丧记忆至今,「有一些项目和韩国,和第一的这个差距只有零点零几秒,很小,一个刀尖的距离最后我们输掉了。」

辛庆山原本是速滑运动员,他记得80年代短道速滑刚刚引入国内的时候,当时的一批老教练都不看好,觉得短时间内很难出成绩,一个项目是否能做出成绩,除开那些宏大的荣誉,也结结实实与工资、待遇、个人的前途命运关联,「因为它刚引进中国来,到底能走多远,能有什么情况也很难说,等两天这个项目它黄了,我的位置不没了嘛,对不对?」

那时候辛庆山20多岁,没什么包袱,领导皱着眉头找来,说这个项目要组个队伍,没有教练愿意接,问他愿不愿意。一方面是领导持续的软磨硬泡,另一方面,凭着满腔年轻,辛庆山也想尝试一下这个眼前全是未知的项目,相比于速度滑冰,短道速滑更刺激,观赏性更强,「后来我就(跟领导)说可以做。」

接下来是一段激情燃烧但也困难重重的日子,除开日本最初到中国推广短道速滑时的一些学习资料,辛庆山眼前一团迷雾,「我们都是大道队运动员,在训练方面没有更多的东西来借鉴,有些东西我们纯粹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在摸索,在想,在做。」

当时,国内没有专门的短道速滑装备,辛庆山只能凭着直觉在速滑的基础上一点点改造。短道需要过弯道,运动员必须加强对冰刀的控制,辛庆山联系到当时的齐齐哈尔冰刀厂,「人家就冰刀给你做短一点,鞋各方面给你稍微做硬一点,也就这样了。」

辛庆山记得,80年代的运动员上冰训练,大家的鞋穿得千奇百怪,「糊胶的,整的各种胶,整的绷带什么的裹到里头,往鞋上箍,为了让那鞋硬一点,弯道它半径小啊,这样的话好立,能立住啊。」

训练条件也很艰苦。当时没有室内冰场,东北入冬以后,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当时他们还要跟冰球共用一个场地,因为当时短道速滑还不是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吃的用的也很差,纸板床,几百块的训练费,在这种条件下,辛庆山带着队员们赌一个看不出形状的明天。

这般土法炼钢一路摸索着进入90年代,大家觉得该出成绩了,但迎接他们的是1992、1994、1998的连续不断的毫厘之差——在奥运金牌与国家荣誉、民族自尊密切绑定的年代,冠军意味着关注,意味着政策,甚至意味着一个项目的命运。

王濛李琰的关系,王濛为什么不谈孟庆余(6)

盐湖城冬奥会,与弟子们庆祝首金的辛庆山 图源视觉中国

用今天更成熟的目光看去,王濛也理解教练组当时的选择,经历了连续几届冬奥会的折戟,中国队已经不能承担哪怕一丝丝的失误。「因为人家想的是零的突破,这个小孩可能身上毛病太多了,乱七八糟的,导致大家压力很大,所以最后就选择放弃了我。」

时隔三个月,王濛重新回到国家队,让辛庆山意外的是,归队之后的王濛不说脱胎换骨,但也改变了许多,「回来以后,各个方面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训练方面也特别认真,生活方面各个方面对自己要求也是很严格,就觉得一下懂事了好多。」

那次「下放」,客观上成了一次立竿见影的激将法。2002之后,王濛迎来了自己的爆发期,那是一段至今回忆都甜蜜非常的日子,王濛向《人物》描述那段飞扬的时光,「参加成年比赛的时候一站比一站好,一站比一站好,(其他队员)都比我大,我就是个小孩,一下子就出来了。就是滑得好,没有别的其实,就是滑得好。」

2002年,王濛第一次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就获得了女子500米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位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那是王濛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世界冠军是什么。「我的工资就变成世界冠军工资,就不一样了。」

2003年第一次参加世锦赛,王濛与大杨扬等队友合作获得3000米接力冠军。2004年,王濛包揽了世界杯荷兰站、意大利站、韩国站、杭州站500米冠军。在十运会上,一举拿下了500米短道速滑金牌和女子全能第一。

这种横扫之势一直持续到2006年的都灵冬奥会。那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出师不利,多个冲金项目均告失利,当时在奥运村,其余国家陆续有金牌进账,四处都在欢庆胜利,只有中国队迟迟不开张。王濛记得当时运动员食堂里贴着实时奖牌榜,中国队的金牌后面一直是零,大家去吃饭都有些不好意思抬头去看。

最终王濛成为那个首开纪录的人,都灵之夜,22岁的王濛以44秒345的成绩夺得短道速滑女子500米金牌,一扫中国代表团此前颓势,也宣告短道速滑进入了自己的时代。

王濛李琰的关系,王濛为什么不谈孟庆余(7)

2006年意大利都灵第20届冬季奥运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王濛夺冠 图源视觉中国

当时的王濛,仍带着不少稚嫩的少年气,无遮无拦的性格也在随后的颁奖环节展现得淋漓尽致。颁奖时,因为太过高兴,王濛甚至没等念完自己的名字,一个大步就蹦上了领奖台。

对于从小就渴望被关注、「想当个大明星」的王濛来说,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刻。四年前在七台河的电视上看着师姐大杨扬创造历史,现在时间是她的了。

从都灵到温哥华的4年,王濛逐渐成为短道速滑女子赛场的绝对王者,在冰面上展现出令人窒息的统治力——曾经有一段时间,只要她参加女子500米的比赛,就能打破世界纪录,最终,也是她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历史性地推进43秒大关。

4年之内,17次世界大赛,王濛创造了16次夺冠的奇迹,唯一一次金牌旁落,是2009年世界杯保加利亚站起跑时意外摔倒。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王濛实现了短道速滑女子500米两连冠的伟业,之后在重感冒的情况下,又接连获得女子1000米以及3000米接力的冠军,成为中国短道历史上第一个三冠王,也成为继李宁(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邹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在同届奥运会独得三枚金牌的中国运动员。

生命中最好的一段日子,王濛在冰面飞驰。退役多年,这些年每逢大赛,总有冰迷不断重提王濛曾经的风驰电掣。王濛告诉《人物》,作为观众,大家或许更在意的是那些纪录和成绩,但回想过去,更让她怀念的是冰上的快乐。

许多年前的一段采访中,王濛对冰面上的世界有过一段浪漫形容,「其实冰场很洁白,冰刀划过去了,就是一道痕。在赛场上非常公平,规则明确,众目睽睽,就你自己。有多大本事就使多大本事。所以我喜欢在上边,我喜欢去滑。」

王濛李琰的关系,王濛为什么不谈孟庆余(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