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濛李琰的关系,王濛为什么不谈孟庆余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13 22:50:10

冰场上的王濛 图源视觉中国

裂隙

但与洁白冰场共生的,是一个更复杂的混沌世界。冰场上的王濛可以「有多大本事就使多大本事」,但在冰场之外的那个世界,作为举国体制下的运动员和作为一个独立、简单,乃至任性的自然人中间,不可避免地渐渐生出裂隙——性格里横冲直撞的那部分,很多时候带给王濛的,是碰壁与波折。

短道速滑是一项很苦的运动,许多运动员都家境清寒,凭着日复一日的苦练,搏一个改写自己和家庭命运的机会。相比之下,王濛的家境稍稍好一些,身上也就没那么沉重的包袱。

那时候,老队员们训练通常穿老式的白色回力鞋,王濛原本也穿过回力,但是过弯道的时候,非常磨脚,就自费买了更贵也更舒服的鞋,「当年就算名牌的鞋了」。一些老队员看了,就会对她说,「那些世界冠军,人家也没像你天天这么奢侈啊。」王濛不在意,也不理解,「我不觉得我奢侈,我就觉得那个东西我不舒服啊,我也没花你家钱,那我多大的脚怎么舒不舒服我自己知道,我为啥要跟你一样呢?」

更莫名其妙的一段经历是,王濛从小就是个器材迷,运动员的身体和冰刀之间,有一个完美契合的临界点,她为这个点着迷,「但那会儿没有人去考虑这个。我就天天琢磨这个,琢磨什么人刀合一,还有跟冰场的结合。」测量冰刀需要一种精度很高的千度表,王濛天天拿着冰刀磨,后来知道有这种表,一狠心就买了,「那把表可贵了,两千美金一块,你知道吗,头发丝儿放上去,都能有很大变化。」但是在一种以统一、乖顺、服从为基调的集体生活中,一个初来乍到的黄毛丫头花那么多钱买块表,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就说我,那个年代说我大手大脚,很多人都看不上,只是认为你浪费,因为这个我还受批评,写检讨。」

写检讨是件麻烦事,态度要真诚,要做出痛改前非的样子,王濛笑着跟《人物》描绘自己分裂的青春期,「就是我错了,就错了呗,不应该去买这个东西,也不应该买那个,然后不应该大手大脚花钱,全是不应该,以后再也不这么干了,那还能咋整啊?」王濛说,「但其实我都不知道我错哪儿了,那就硬错,你知道吗?」

现在回看小时候的王濛,辛庆山也意识到,那已经是自己带的第三代第四代运动员,年轻一代追逐个性,已经很难像他们年轻时那样,自觉自愿成为一颗螺丝钉,完全彻底地把自己变成一项宏大事业的零部件,毕竟时代不同了。

辛庆山觉得,王濛身上强烈的自我意识跟她在冰场上的成绩相辅相承。「她对一些问题各方面看法理解,确实比一般的孩子有她独到之处,想的东西不太一样。」当时辛庆山也觉察到王濛身上顺毛驴的特点,接手她的训练以后,辛庆山发现王濛的摆臂动作和滑行方式有一些问题,当时给她做了一些针对性训练,「她改进非常快,很快就把那个东西改掉了。」

王濛对器材的痴迷也让辛庆山印象深刻。当时下了冰,王濛有事没事就找个地方磨冰刀,在这位老教练看来,这种琢磨的劲头儿不是外部训练可以培养的,这是王濛身上自觉自主的东西,「没有那个劲头,没有这个东西,比赛场上她也很难发挥出来自己的(能力),也很难成为一个又聪明,各方面都很优秀的运动员。」

王濛李琰的关系,王濛为什么不谈孟庆余(9)

日常训练中的王濛 图源视觉中国

相比国家短道速滑队的前几代运动员,王濛像一个突然闯入的「异类」,用一种「大闹天宫」的方式,打破了大众过往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甚至整个运动员群体的刻板印象。

很明显的一个例子,短道速滑是一项毫厘之间的运动,裁判判罚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是早些年,中国队在国际上没什么话语权,对规则也不是很熟悉,辛庆山说,「裁判怎么判,我们就认,就吃了很多这种亏。」

王濛不一样,不公平绝对不是可以忍受的事,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上短道速滑500米决赛中,王濛遭遇判罚下场。对结果不服的她随即追着技术代表理论,要求重看比赛录像,遭到拒绝后王濛当场发飙,摔冰刀,砸头盔,骂骂咧咧表达自己的不满。

国际比赛也是,早些年王濛的英语没那么好,但碰到争议判罚,干吃哑巴亏之类的事她绝不能忍——在赛场上,退让不会带来尊重,「至少我跟裁判理论是,以后你判我王濛的时候,你得看着点,并不是什么都能判的。可判可不判的时候,你不是说随便轻易就能判我的」。

跟韩国几代运动员的纠葛也是冰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整个运动员时代,王濛对「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传统都很反叛,运动员到了赛场上当然比赛第一,「我的目标就是干掉韩国」,如果你敢骂我,我就一定回过去,跟谁俩呢。

在对手与判罚造就的不确定中,王濛唯一能仰仗的,只能是更快更强,只要把对手甩得足够远,麻烦就追不上她,「我只希望让我的对手离我很远,让你们看不到我、碰不着我,裁判挑不出毛病。」

那个时候的王濛,毫不收束自己的锋芒,「你不是判我么?行,我要让你哪个国家队的跟都跟不上我,让你们连我屁股的影儿都看不见。我看你怎么判我。」

但世上的事,很多时候,不能靠更快更强去解答。

在聂鑫看来,王濛一直是个很简单的人,有时甚至有些「愣」。都灵拿完金牌回到队里,外部力量催促着王濛做出一个世界冠军该有的样子,但王濛自己后知后觉,依旧由着自己的性子,爱咋地咋地。有人说她走路姿势「摇头摆尾」,她寻思已经这么走了20年,「咋现在不行了呢?」

在国家队的系统内,即便是奥运冠军,更多的时候也需要服从安排。2006年都灵冬奥会之前,王濛的主管教练换了人,带了她4年的恩师伊敏离开了国家队,王濛不认可这个决定,「实际上如果不换教练(都灵的)成绩可能还更好。」从都灵回来后,教练又换了,从美国回国的李琰出任短道速滑队主教练,这种只能被动服从的感觉让王濛很不舒服。

因为主观上的不接受,李琰的训练方式、战术安排,甚至是言谈中偶尔蹦出一两个英文单词,都让王濛觉得难受。她怼天怼地的性格,终于在2007年长春亚冬会时爆发。在长春,王濛冲击1500米金牌失败,赛后采访时,她表示主教练李琰完全没有给自己制定任何计划,并当着一众媒体放言,「我要回地方队训练,因为国家队训练不适合我。」

这次冲突带来的是禁赛三个月。王濛禁赛期间,短道速滑队参加了世锦赛,但却士气低迷,仅收获了两银两铜。

后来,冷静下来的王濛主动向李琰道了歉,之后的训练,李琰也摸清了王濛顺毛驴的性格,给了她更多的关注和指导,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芥蒂得以解除。后来接受采访提起这段往事,有着「冰上铁娘子」之称的李琰说,「王濛就是一个孩子。」

两年多后,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王濛连夺三金,女子500米比赛卫冕成功后,王濛冲向李琰,在冰场上演惊世一跪,然后一跃而起,扑向缓冲带,两个人相拥哭泣。赛后,面对一群懵掉的国外媒体,王濛说,当时正是中国的春节,她想用那种方式,「感谢最想感谢的人」。

爱与恨都写在脸上,行事全凭直觉,王濛用绝对王濛的方式,给自己孙悟空式的反叛故事,制造了一个让人们恒久回味的结局。

王濛李琰的关系,王濛为什么不谈孟庆余(10)

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赛后,王濛与恩师李琰庆祝夺金 图源视觉中国

被阻遏的梦

温哥华冬奥会的三块金牌,让王濛跃向人生之巅,直到那时,王濛的人生都是一支嘹亮、激昂的乐曲。温哥华之后,王濛将自己亲吻金牌的照片纹上右臂,底下写一行小字,to be continued,滑行还没结束,还有索契,甚至平昌。

但令她没有预料到的是,除了索契和平昌,在四枚奥运金牌的光环与荣耀之外,还有她必须要承担的人生重量。

2011年6月,中国短道速滑队在丽江与当地联防人员发生冲突。在媒体之后的报道中,这起事件却演变成了「王濛打架」,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这都是王濛心里一道伤口,因为丽江冲突发生时,王濛并不在现场,「我到了都打完了」。但当时队里的决定是不发声,「现在这个阶段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憋屈的王濛时不时就跟队里反映,自己天天在网上挨骂,能不能跟外界至少说一下,打架的不是她,但队内还是决定冷处理,等事态自行平息。这一下戳中了王濛的逆鳞,她的性格是,自己做了的自己认,自己没做的,不能白白被冤枉,「我要真打了,那保安不一定能干过我。可我没打啊!」

那阵子王濛天天被冤枉、委屈、愤怒折磨,每天都过得很艰难,没法正常训练,直至一个月后,在青岛集训期间,因为喝酒晚归,队内积压的矛盾最终爆发,王濛等6名队员与领队王春露发生矛盾,冲突中,王濛手臂受伤,王春露也在冲突后离开了短道速滑队。

王濛没等来自己心心念念的清白,反而陷入更大的舆论谴责中。最终,中国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开出罚单,王濛被撤销队长职务,开除出国家队,取消参加国际、国内比赛的资格。

那是王濛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她仍然处在竞技生涯的巅峰期,但没有期限的处罚,令她深受折磨。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她承认错误,接受处罚,但也表达了自己的难以承受,「我今年27岁,我回来了,我回来是为国家争光,我还有梦想,可是你现在把我所有的比赛都停了,你让我训练的理由是什么?而且你没有期限,就是你的处罚是让我前面没有光明,让我回头就是墙,让我没有办法去做我能想去做的事情。」

多年以后,在自制节目《濛主驾到》中谈及冰场最传奇的人物,王濛给出的答案是与自己同届出道的安贤洙,对这位不世出的天才,节目中,王濛带着钦佩和惋惜讲述了安贤洙耀眼也波折不断的职业生涯——

2006年,安贤洙代表韩国队拿下三块奥运金牌,但后来因为韩国队内派系斗争严重,安贤洙成为一颗弃子,王濛描述安贤洙当时的状态,「他还在一个巅峰期,还在做这样的(努力),但是呢,可能国家并没有给他很好的这种机会……其实他就需要一个机会,就需要一个扶持,只需要一块训练的冰场。」

回看王濛自己的职业生涯,打架风波的结果是,在人生中的第三个奥运周期,王濛失去了宝贵的13个月。从10岁练习滑冰开始,王濛从来没跟冰面分开那样长的时间。

13个月后,王濛重回赛场,轻松拿下加拿大卡尔加里短道速滑世界杯500米金牌,那之后,王濛接连拿下9个世界杯分站赛冠军,并在次年世锦赛上再次斩获金牌,成为世锦赛历史上获得金牌最多的选手。

王濛依然是冰上的王者。2013年奥地利世锦赛预选赛,王濛起步时采取跟滑战术。对手们一个一个嗖嗖往前,王濛背手滑行,摆出遛弯儿大爷的姿态,直到最后一圈,她突然开始发力,从外圈超越了所有对手。后来在综艺节目中聊起,王濛这样解释自己背手的动作,「就是滑不动,这手也不能拿下来,你在上面你得装啊!」

王濛李琰的关系,王濛为什么不谈孟庆余(11)

图源网络

那一年,她29岁,闲庭信步中依然持续着对冰面的统治,所有人都满怀期待,等着一年后的索契,王濛去写就新的历史。

但谁也没有想到,命运最终以不由分说的冷酷,给王濛的运动生涯强制按下了停止键。

2014年1月16日,离索契冬奥会开幕只有22天,王濛在训练中与队友意外发生碰撞,导致右脚内外踝骨双骨折,努力了很久的梦,在受伤的刹那成为泡影。

本届冬奥会男女混合2000米接力金牌得主范可新当时还是队里的小队员,她记得王濛受伤以后,「队里觉得好像天都塌了」。范可新记得,王濛手术后,队员们一起去看她,几个姑娘看着她打着石膏躺在病床上,还没说话,大家就开始掉眼泪。反倒是王濛没事儿人一样,反复告诉她们不要受影响,还要准备后面的比赛。范可新告诉《人物》,这是王濛给自己上的重要一课——关于一个运动员在遭遇挫折时,可以做到怎样的镇定。

如今差不多到了王濛当时的年龄,范可新觉得现在更懂得了王濛当时的平静,「我感觉她在忍着,肯定在忍着。」

王濛在黑龙江体校时期的教练范宏文记得,那次手术之后,王濛有一次回到哈尔滨,当时,这对师徒已经是可以喝着酒掏心窝子的朋友,王濛跟范宏文描述了自己受伤的那个瞬间,「当时她说我感觉就是一下,哎呀肯定完了,她说我的感觉已经没有知觉了,她说我这下肯定完了。」

但范宏文觉得王濛很好的一点是,不管内心有多痛苦,她能快速地接受现实,范宏文原本还准备了一些安慰的话,但王濛自己排解得很好,「既然已经这样了,我为什么还要去上这个火呢,有什么用呢?是不是?」

王濛不喜欢用自己受伤的经历去渲染悲伤的气氛,在她的认知中,运动员受伤实在是太平常不过的事,小时候训练,每到周五,总得有人被拉到医院,因为练了一周,周五太累了,失误增多,冰刀磕着谁碰着谁都太正常,王濛不觉得这有什么,「我们就是干这个的啊。」

但因为受伤而终结的运动生涯,却是她心里永远的遗憾。

北京冬奥会期间,王濛解说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看着曾经的对手、第五次参加冬奥会的意大利名将方塔纳与一众年轻人拼*,最终摘得金牌,成为这个项目继自己之后的第二位卫冕者,冰迷们还是从她的言语中捕捉到一丝伤感,「5届冬奥会啊,我只参加了两届,看到她我也想备战下届奥运会了。」

与《人物》聊起方塔纳,王濛收起两句话不离包袱的欢脱,很认真地讲述了自己的内心,她再次提到索契之前的那次受伤,她一直相信,如果当时去了索契,自己也一定会去平昌,今年的北京冬奥会,她应该会出现在冰场上,而不是解说席,「大家说遗憾,我也觉得遗憾,谁能没有遗憾啊?」

王濛李琰的关系,王濛为什么不谈孟庆余(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