鮜怎么读,犇骉鱻羴麤飝龘读音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3 02:28:56

外国的“产翁制”(网络图片)

  3.春秋战国之后,“后”成为专有名词,专指帝王的正妻。(1)《礼记·曲礼》:天子之妃曰后。(2)《史记·高祖本纪》:吕公女乃吕后,生孝惠帝、鲁元公主(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她生了孝惠帝、鲁元公主)。

  (三)后的衍生字

  凡带“后”之字,均与女人生子或掌管有关。

  1.姤,gòu,本义交互为婚姻,亲上加亲,与生育有关,引申为善事,好事。《说文解字》:偶也。《管子·地员》:其泉黄白,其人夷姤(那里的泉水呈黄白色,那里的人性情平和善良)。又通妒,读作dù。

  2.垕,hòu,掌管大地生养万物者,本义土地神。《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因此,垕又同厚。

  3.郈,hòu,后邑,遗址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后亭村。

  4.缿,xiàng,古代用来存钱的瓦或竹器,小口,可入而不可出,把钱掌控起来。因古代官府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与缿相似,入口小,易入难出,也叫做缿。

  5.銗,仅指古代官府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估计是制作的材料由土陶或竹筒改用金属,因此写作銗。

  6.茩,hòu,薢[xiè]茩,中药名,即菱角。或是菱角似牛角,需要解开才能炮制入药。秦人称为薢茩。可能与菱角在水下结果结得多有关。

鮜怎么读,犇骉鱻羴麤飝龘读音(5)

菱角(网络图片)

  7.骺,hóu,长骨骨体称骨干,两端称为骺。古人或许认为,人体生长,是靠骨头两端不断延长,就如生出新的骨头一般,因此称为骺。

  8.洉,hòu,因液体或流体长期浸泡产生的污垢。如,污洉,牙洉,泥洉。

  9.劶,kǒu,勏[bù]劶,使出全身力气。勏,加倍的力气,劶生孩子的力气。

  10.鲘,hòu,繁体字鮜,鳠[hù]鱼。此鱼为一种淡水鱼,体略细长,无鳞,灰褐色,头扁平,口上有须四对,尾鳍分叉。或许是它的四对须使它相当威武,有君主之气,故称为鲘。

鮜怎么读,犇骉鱻羴麤飝龘读音(6)

鲘鱼(网络图片)

  11.诟,gòu,本作訽,误写作诟,本义责骂。《左传·襄公十七年》:重丘人闭门而訽之(重丘人关起门来骂他)。

  12.垢,gòu,本作坸,本义烧水的水锈,引申为脏东西,邪恶,耻辱。

  13.逅,hòu,本作遘,读作gòu,本义相遇,后写作逅。与邂组成连绵词邂逅,不期而遇。邂,本义走散了。《集韵》解读“邂逅”为“悦貌”。走散的人又重逢,当然高兴了。

  二、後字

  後,会意字,读作hòu。脚上绑着绳索,会意行动迟缓。

  甲骨文有两种字形:1.上下结构,上为幺(丝绳),下为夂(朝下的脚趾);2.在第一种字形的基础上增加彳(街道)。表示奴隶或者战俘脚被绳子栓着,防止其逃跑。因为脚被绳索捆绑,走不快,总是走在别人背面。为强调在街道行走,甲骨文另加彳(半条街),写作後,由彳(半条街) 幺(绳) 夂(脚)。幺 夂被“後”字规范,自周开始不见使用。

  《说文解字》:後,迟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认为:“幺者小也,小而行迟,后可知矣。”此注虽能讲得通,但不合情理。後,本义用绳子拴着脚走路,会意行动迟缓。

後,从奴隶或战俘被牵着走引申表示空间概念,是前的反义词。《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後(子路跟随孔子出行)。如,前後。

  由空间概念延伸到时间概念,成为先的反义词。《仪礼·聘礼》:君还(圭玉),而後退(国君转身把圭玉交给太宰,然后主宾退下)。如,先後。

  引申为赶不上,不先进。《荀子·富国》:急不伤力,缓不後时(紧急的时候不伤民力,缓和的时候不失时令)。如,落後,後进。

  引申为子孙。《诗经·大雅·瞻卬》:无忝皇祖,式救尔後(切勿辱没你祖宗,拯救邦家为子孙)。

  三、后与後辨析

  无论从女人生孩子的“后”,还是行动迟缓的“後”,都可引申为时间较晚的、未来的、空间的背面的以及次序靠后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到了一年中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谢的)。如,后(後)天,日后(後),后(後)辈,后(後)排,后(後)十五名。

  人的子孙都是在时间上晚于先祖的,因此,可以写作后代,也可以写作後代。《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其中以没有后代奉祀最为严重)。

  注意,现代书法仍然用繁体字,在遇到皇后、母后、太后等字时绝不能写作母後、皇後、太後。现在文艺体育等行业中,借用皇后的“后”来指实力最强的女性。如,歌后,影后。某名嘴为显示有学问,把“九球天后”写成“玖球天後”,闹了大笑话。

  四、后(後)姓来源

  后(非後)姓,或源于郈,即今山东省东平县后亭。西周时期,郈国成为鲁国境内的一个邑。郈,即后邑的合写。这说明,此地原有一个叫后的方国。后方国早就存在,并在周公封鲁国之后被鲁国纳入控制范围,降为邑,从此失去独立发展的机会。

鮜怎么读,犇骉鱻羴麤飝龘读音(7)

山东东平县后亭村

  西周末期,鲁孝公之子巩(又叫华)被封在郈,史称“郈惠伯”。据《东平州志》载,春秋时期,鲁国叔孙氏在此建郈城。至1970年代,郈邑故城部分城墙和护城河仍清晰可辨,城址上部为堆积沙土层,2~5米为文化层。这里的农民挖沙掘井时曾多次发现陶罐、瓦砾、货币、箭头等大量春秋战国时期器物,古城郭残墙,以及居民灶址遗迹。

  由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简化字时把后与後合并为后,因此本来不同姓氏的后与後也合流为后。

  据文献记载,后(後)姓的来源有:

  1.源于太昊氏。上古时,东夷部族首领太昊有个孙子叫後照。其后代以先祖名字为氏,称为後氏,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按简化字使用规范要求而写作后。

  2.源于姜姓。共工氏有子名叫句龙,黄帝时期担任后土,死后被封为灶神。其后裔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称后土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后氏。

  3.源于姬姓。西周末期,鲁孝公之子姬巩的封地在郈邑(今山东省东平县后亭村一带)。其后裔子孙称郈氏,后来省去邑,与后氏合流。

  4.源于芈姓。《路史》记载,春秋时,楚国公族有后氏。

  5.源于诸侯赐姓。《新纂氏族笺释》记载,战国时,齐襄王有一个太史名叫殷,其女嫁给齐襄王作王后,因此殷的后人被襄王赐为後氏,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按简化字使用规范要求而写作后。

  6.源于皇帝赐姓。明洪武二年,朱元璋给保卫岷州、归附朝廷的藏人赐姓后(皇后之后)氏。

  如今后姓人口约9万,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444位。

  诗曰:

  后字原作后与後,

  简化之时被合流。

  前赴后继多努力,

  后来居上真优秀。

  参考文献:

  1.《辞源》,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2.《现代汉字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三版。

  3.《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4.《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版。

  6.《汉字源流字典》,谷衍奎编,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7.《说文解字》(最新整理全注全译本),孙永清编著,中国书店,2011年版。

  8.《字源》,李学勤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9.《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

  10.《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年版。

  11.《实用甲骨文字典》,陈年福编著,四川辞书出版社,2019年版。

  12.《国学大师》(网络版)。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