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两个分支,李家24个字辈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5 14:17:35

图 14

那么,秦系“李氏”私印的出现能否说明他们是“嬴姓李氏”呢?此种可能性极大。春秋时期,秦国没有李氏,直到战国后期李氏才大量出现。秦国李氏最有名的人物是丞相李斯(?~前208年),然而“李斯者,楚上蔡人也。”“李斯喟然而叹曰: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李斯的先人可能是宋人,后入楚居蔡,疑秦丞相李斯出自“子姓李氏”。

与李斯同一时期的还有秦国名将李信。《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槐里,古县名,县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兴平市东南方向。李信、李广一脉居地在秦,极有可能就是“嬴姓李氏”,该族立氏时间不详,当在战国中后期。从以“木子之李”为氏分析,疑是以王父字(或名)为氏。

同时期,还有赵国名将武安君李牧(?~前229年)。李牧是赵国柏人(今河北省隆尧县)人,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赵国为嬴姓,传统认为李牧系嬴姓。据载李牧的祖父名李昙(字贵远)、父亲名李玑。《同姓名录》:“秦李昙,初仕赵,封柏人侯。入秦为御史大夫。见《唐世系表》。((明)余寅:《同姓名录》)”

关于李昙,一云“入秦为御史大夫,后归赵为柏人侯,葬柏人西。”需要注意的是御史大夫系秦代中央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位列三公。在秦统一六国以前,没有御史大夫这么个官名,这个官职是在秦代出现的。李昙“入秦为御史大夫”,当不足信。

与李昙差不多同时期的人物,还有赵国大臣李疵。《战国策·中山策》:“主父欲伐中山,使李疵观之。”主父,即赵武灵王(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赵武灵王欲伐中山,事发在武灵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

公元前295年,在赵武灵王薨后,与安平君赵成一道助赵惠文王保住王位的李兑,担任了赵国司寇。并在赵成死后,担任相邦,封奉阳君。李疵与李兑相差无几,很可能是长辈与晚辈的关系。

那么,赵国的李氏源自哪里呢?这要看赵国作氏之用的古文“李”字的写法。秦与赵历史渊源较深,均为嬴姓。由于目前赵国的古文“李”字尚未见到,考虑到战国时期人员流动问题,以及三家分晋的现实,赵国李氏源出可能存在四种可能:

一是与秦同姓同源,或源自秦、或源自赵,同为“嬴姓李氏”。

二是与秦同姓不同源,源自赵国,系“嬴姓□(上图11)氏”。

三是与晋同源,为“姬姓□(上图11)氏”。三家分晋,晋人入赵可能性也有。

四是与宋同源,为“子姓□(上图11)氏”。在赵国的大将中有来自宋国乐氏的乐毅(望诸君)、乐乘(武襄君),因此也不能排除宋李氏入赵的可能性。

赵国实行军功爵制,结合彼时背景,在以上四种之中,三与四可能性不大,以二可能性稍大,尤以第一种可能性最大。当然,欲系统性考证还需结合墓葬形制、出土文物等。


李氏两个分支,李家24个字辈(17)

老子网图

三、司马迁“桥接”老子之子

《史记·老子列传》:“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汉孝文帝刘恒,出生于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80年即帝位,崩于公元前157年,系汉高祖刘邦第四子。

从老子出生之年到汉孝文帝出生之年时差达380余年,按25年一代人测算,至少有15代,不可能如司马迁所记载的只有5代人。此例,亦可拿孔氏家族为证。《孔子世家》谓孔安国是汉文帝博士、临淮太守、孔子十三世孙。孔安国与李假同朝,若老子比孔子年长一辈,李假至少也应在十四世。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司马迁将宋国的李氏与魏国的李氏进行了“桥接”,但正因为如此,恰恰证明魏国存在姬姓李氏。李宗为魏将,系晋国“姬姓李氏”之后,与李离、李调、李悝等有着血缘关系。据测算,李宗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55年前后,为魏惠王时人。李宗与老子没有关系。

老子之子究竟名谁?今无从考。战国时期的老商、老成子,疑其后。

………………………………


按:本篇系《老子其人与宋国历史若干问题考辨》(著作权登记号:鲁作登字2022—A—00769184) 第五章第五节、 第六节。内容有串接,局部衔接不好。见谅!


作者简介:

景广海,男,1965年5月出生,笔名溪河子,山东省邹平市人。先秦姓氏名学爱好者,著有《景氏源起与楚史若干问题考辨》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9。《老子其人与宋国历史若干问题考辨》著作权登记号:鲁作登字2022—A—00769184

李氏两个分支,李家24个字辈(18)

景广海著,著作权登记号:鲁作登字2022—A—00769184

本书主要看点:

1. 首次揭示周代“氏以分贵贱”的真正含义。在“分族命氏”基础上,提出“分级立氏”的概念、原则及模型。这一模型对其他诸侯国具有普适性。

2. 首次利用姓氏名学原理,破解老子姓名之谜、身世之谜、家族世系之谜、籍贯之谜、生卒年之谜、行迹之谜。

3. 首次揭示“李氏起源”之谜。利用古文字学,对“李”字进行释读,证实李氏多源。破解了学界对《史记·老子列传》中“老子之子”的疑惑,司马迁错将宋国的子姓李氏和魏(晋)国的姬姓李氏进行了“桥接”。

4. 首次对孔子之先的世系传承进行了考证,揭秘“孔氏”“邹氏”立氏之谜、防叔奔鲁之谜、孔子还乡之谜、孔子被称“鄹人之子”之谜、孔母“合葬于防”之谜,提出孔子生地之疑,例证鲁无陬邑,鄹与邹均为宋邑。

5. 首次探讨“宋封国真相”,提出“周武王封武庚禄父于商(今商丘)而居殷、封微子启于孟诸(潴),周成王即位后更封微子启于商、国名为宋”的新观点。以此,可解开先秦文献中,“宋”称“商”、“宋人”亦称“商人”之谜。同时,对宋国末年“戴氏取宋”的真相,进行了辨析。

⒍ 首次提出老子故里“苦县”,为楚顷襄王所建的观点。“苦”,因“谷(谷水)”而来。“苦县故城”之前为东华,东华之前为华邑。宋国华氏、老氏、李氏、耦氏等聚族而居,即今鹿邑县境。

⒎ 首次破解鲁国姬姓“仲孙氏、子服氏、孟氏”立氏之谜,对亚圣孟子(名轲)的国籍、姓、字、身世、生卒年、孟子与荀子的关系等进行了考证,对《论语》中“孟公绰”的身世做了探讨。

⒏ 首次揭示孔子与老子“五次”相会之谜(包括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交谈的内容等),老子在周王室任职之谜,以及《老子》成书之谜。

⒐ 首次从姓氏学方面,对墨子、庄子、关尹子、列子、以及老子的弟子们进行了探讨。

上一页12345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