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建国 蓝成云
五、灵山大祭坛
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与自然奋斗的历史。自然界诞生了人类,养育了人类,但也给人类带来一定的灾难。地震和山洪的暴发,寒流的侵扰,山火的燃烧,凶猛野兽的威胁等等,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在生产力低下,没有科学解释的情况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规律知之甚少。遇到灾祸时,感到神秘而恐怖,就认为日月运行、风云变幻、雪落霜降,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操纵着,这种力量被人类视为神灵,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人类为了趋吉避邪,躲避灾难,延续生命,祈求自然界神灵的保护,慢慢地远古祭祀就这样开始了。祭祀体现的是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寻求心灵的寄托和安慰。
探寻远古祭坛
祭祀的对象很多,祭天、祭地、祭本族先人及英雄等等。人们需求的目的不一样,所以祭祀对象就千差万别,特别是本民族信仰的图腾,是祭祀的主要对象。
图十一 祭坛
灵山祭场有多处。作者踏寻灵山东南部烟庄村田庄组北部,发现有祭坛,但已受损;灵山西部有祭坛,保存也不完好(见图十一)。这里主要介绍灵山东边山脚下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祭场(见图十二)。
图十二 祭坛
灵山东部偏北一点,灵山脚下(属独树镇戴岗村),海拔270米、北纬33°24′8″东经、113°3′34″之处,有一祭坛,长83米、宽41米,面积有3400平方米之大,祭祀的主要对象是蛇、蛙,也就是说祭祀族群信仰的蛇图腾、蛙图腾。
为什么肯定祭祀的是蛇和蛙呢?因为五头蛇和蛙图腾雕像位于祭场主要位置。蛇的大小形态及蛙的大小形态,上文蛇图腾一节和蛙图腾一节已做介绍,故在此不再细述。祭场的设计和建造是有目的性的,祭祀的主体是蛇、蛙,因而围绕蛇、蛙图腾祭场里建有五处紧挨着的岩石祭坛,这些祭坛,大小不一,高低不等,现主要介绍两处。
第一处祭坛位于整个祭场中间位置,对应着西边的五头蛇图腾雕像。一块巨石被磨刻为三层,基层是坛坐,南北长5.6米、宽3米、高0.6米;第二层长2.2米、宽2.3米、高1.2米;第三层是主台,长1.3米、宽1米、高1.1米。螺旋式下降宽大沟槽与第二层平台相通。第二层平台磨刻有一个宛若水缸的圆形凹穴,直径45厘米、深30厘米。远古祭祀常用牛、猪、羊等牲畜,还有活人及活人血。祭祀时,血从祭坛顶部浇下去,顺着磨刻的沟槽,流到凹穴之中,再顺着沟槽流入土中。最高层石台北面,石壁上,磨刻一个清晰的人头像,口、眼、鼻凸显,头长39厘米,脸宽29厘米,头顶朝下。这个磨刻的人头像告诉人们,祭坛顶部一个一个窝槽,是放人头祭品的。
第二处祭坛位于祭场的南边,对应着巨石蛙图腾雕像。这块祭坛比较大,是五座祭坛中最大的一座,南北长12.5米、东西宽5.9米、高1.6米。顶面被磨刻得比较平坦,两头高,中间稍低。平面西南位置,磨刻一凸起的圆形柱体,高出平面0.45米,直径0.4米。作者考察其他山上的祭坛时,发现基本上都有这样的设计,当地村民把这些称之为“刘秀床”,并有民间传说是刘秀征战累困,神灵暗中指石变床,供刘秀休息。实际上是远古人类祭祀神灵时摆放或宰*牲畜、巫师举行仪式的地方。
祭场中还有其他形状各异的巨石祭坛,不再细述。
六、作为标识用的支石和摞石
灵山巨石文化到处可见,其作用也各不相同。特别是山峰山梁高处无遮挡的地方,很远就能看到巨石垒摞的标志性建筑,非常高大,又摆放在最显眼之处。这是因为远古时期,人们居住在沟壑纵横、林木荒草遍布的浅山丘陵,外出狩猎捕鱼,一个沟壑就阻挡了视线,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为解决这一问题,就在山顶或其他醒目地方用巨石修建标识(路标)。灵山的很多地方都有用作标识的摞摞石、大支石或垒石建筑。
我们没有对灵山海拔450米以上的地方进行考察,这里主要介绍几处位于海拔200米~450米之间的巨石建筑。
第一处位于灵山东部偏南(属烟庄村对窑沟组),海拔402米、北纬33°23′56″、东经113°2′34″之处。上支石高7.2米,落地石底部东西宽8.9米,石板厚度1.8米,大石板向北倾斜,倾斜度75°,被另一块桃形石支着,支撑点离坡面6米。桃形石高4.6米,下部是不规则圆形,直径4米。两石接触面只有0.5平方米,令人称奇(见图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