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四堂是哪四堂,三堂文化包括哪些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7 10:25:50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中华传统文化四堂是哪四堂,三堂文化包括哪些(1)

甲骨文,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近日,由嘉兴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甲骨文记忆”在嘉兴博物馆三楼禾缘展厅展出。

展览共展出108件(组)展品,由序厅、重现的文明、神秘的文字、传奇的王国、探索的旅程以及结语六个单元构成,将持续至2022年1月3日。

一片甲骨惊世界

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是世界公认的最古老的文字系统。如今,仅有甲骨文一脉相承,传承不辍。

甲骨文上承原始刻划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它使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得以延续传承。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并不多见。

一片甲骨惊世界,蕞尔一邑震寰宇。你知道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吗?走进“甲骨文记忆”展览,关于甲骨文的人类记忆,慢慢被唤醒。

甲骨最早是作为一味药材进入人们的视线,当时又被称为龙骨。据统计,目前存世甲骨有约15万片,而有多少甲骨化为粉末则无法估量。

说到甲骨文的发现,就不得不提到王懿荣。1899年,传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因病服药,在龙骨上发现了类似文字的刻划。凭着金石学家对古文字的敏锐感觉,他认定“龙骨”绝非一般药材,上面刻的是一种失传已久的“三代古文”。于是王懿荣开始收购有字甲骨,以一字一两银子的高价买入,前后收购了约1500片。后经王氏深入研究,最终确认,“龙骨”其实是古代的龟甲、兽骨,上面刻划的是3000多年前中国殷商时期的文字,是迄今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王懿荣被尊称为“甲骨文之父”。

最终,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确认:甲骨出土地安阳小屯村为殷墟,即商代晚期都城。甲骨属殷室王朝的遗物。他的研究成果,直接导致后来安阳殷墟的发掘。

中华传统文化四堂是哪四堂,三堂文化包括哪些(2)

中华传统文化四堂是哪四堂,三堂文化包括哪些(3)

“甲骨文记忆”的唤醒

本次展览是一次“甲骨文记忆”的唤醒。唤醒“甲骨文记忆”的过程,就是找寻文化之根,探寻民族之魂的过程。

甲骨历经千年不腐,你知道其是如何制作的吗?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可以一窥究竟。第一步是选材,即收取本地所产和贡纳而来的龟、骨等占卜用材料。第二步是脱脂,这是甲骨千年不腐的原因所在。据推测,殷人应该采用了土碱一类的材料放入水中对甲骨进行煮泡,碱可以中和骨头中的油脂,从而达到脱脂的目的。第三步是削锯。第四步是刮磨。脱脂后对甲骨进行削锯和刮磨,使之平滑光润,便于书写。经过刚才的一系列整治工序,才进入甲骨的刻写环节。

甲骨文有的是先写后刻,刀刻过后笔写的痕迹还在。多数甲骨文是直接契刻,即刻而不书。书而未刻的甲骨文是殷商书法墨迹最早最直接的史料,也说明在殷商时代,我国已经有类似毛笔的书写工具了。有的甲骨文是在刻写之后再在笔道内填涂墨或朱砂。

甲骨文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殷墟甲骨文经整理归纳,共有单字4500个左右,已考证破释的文字有1500个左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将汉字的构造方法总结为“六书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些构造方法在甲骨文里基本都已出现。

甲骨刻辞的内容虽然以占卜为主,却能反映出商代社会方方面面的情况,我们透过鲜活的甲骨文,探秘那个时代的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四堂是哪四堂,三堂文化包括哪些(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