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小当家出品,必属精品,欢迎关注
“天垂象,现吉凶,圣人象之。”
在中国古代由于儒学的发展,天人感应的现象为世人所信奉。因此天文学就与帝王统治产生了相互印证的关系。尤其重视儒学的汉代更是其中的代表,在当时日食的出现被认作是天有异象,以此警戒世人的作用,因而得到汉代统治者广泛的关注,成为汉代帝王改身修政的警世钟。不仅如此,汉代社会中的各个阶层也都对日食等天象加以解释,所以日食现象成为汉代社会普遍关注的对象。
一、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汉代帝王秉持“圣人象之”的施政观念,从日食这个特殊的天象,统治者更加重视“改身修政”根据先前的史料记载,汉代儒家学派蓬勃发展,从而使得天人感应的现象深入人心。汉代帝王作为统治阶级,利用儒学巩固其帝位稳定,也是天人感应思想的亲身实践者和推行人。天人感应作为一种思想有着怎样具体的内容要求呢?
其实,天人感应现象出现的源头是对自然的崇拜,而这和当时生产力的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谓天人感应,就是通过对天象的解读,经过人的加工之后被社会大众认知的一种现象。在汉代由于天象经常与帝王政治息息相关,所以成为了汉代帝王对政事安排的标准。
“日蚀,主行蔽明,雍塞。改身修政,乃黜不法。”
天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没有人的思想特性。但在儒家思想的催化下,许多天象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文化韵味,具有了人的某种思想,如日食等庞大的异象就会造成人们内心的敬畏,从而反思自己的言行。
所以汉人认为,上天对帝王有着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而对具有警示意义的天象,帝王就要反思己过,并修缮帝制,稳定朝纲。
而为了达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局面,帝王就要从自身出发,检讨自身的问题,之后便是实行新的吏治。所以汉代帝王严守“圣人象之”的施政观,“改身修政”也因此盛行,覆盖多个方面。
其一,修整吏治,去奸纳贤。永光四年六月,汉元帝下诏:“日有蚀之……公卿大夫其勉思天戒,慎身修永,以辅朕之不逮。”通过日食现象的出现,汉元帝警示百官,要思天之戒,慎独修身。河平元年,汉成帝:“百僚各修其职,悖任仁人,退远残贼。”
由此可见,汉代帝王通过日食现象推动了吏治的改革,明确了选人用人要以贤能作为考察要点,百官要做到各司其职,同时远离奸臣逆贼,保护朝纲之正义。
“日蚀,国君;月蚀,将相当之。”
——《史记·天官书》
其二,罢免三公,以臣赎罪。汉代对天象的认识有着具体的划分形式,如根据发生时间的不同,产生了日食和月食两种不同的记载。而针对二者的不同,汉代帝王对此有着不同的解释。
如果发生了日食,则表明朝堂政事或许有所疲敝,需要修正完备。但月食的出现则表示朝堂的问题并不是帝王造成的,而是朝内的官员徇私舞弊,欺压百姓,所以上天才会降月食,以示警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