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马来西亚并不陌生,马来西亚在中国人的眼中是南洋的一个组成部分。南洋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郑和七次下西洋,每一次都要在马来西亚的港口停泊。历史上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难以为继生活的青壮年,不少人都漂泊到南洋讨生计。在南洋生活的华侨,对故土有着根深蒂固的恋情。中山先生领导革命缺少经费,就到南洋向华侨募集资金。抗日战争时期,南洋华侨不仅向祖国捐献巨资支持抗战,而且派遣数千名汽车驾驶员和机器修理工到滇缅公路运送抗战物资。
南洋的华侨让人尊敬,在他们身上流淌着热爱华夏的浓浓血液,他们心系故土的赤子之情,感染着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我和老伴游览这片有着美好印象的南洋沃土,感受到了华侨对马来西亚这片土地的贡献,同时,对马来西亚这个国家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
一、与中国的关系千丝万缕马来西亚联邦坐落在中南半岛南端,北接泰国,南隔柔佛海峡与新加坡毗邻,通过两条人造长堤将新加坡连在一起。马来西亚联邦有两个洲在南中国海上,一个是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巴洲,另一个是沙巴洲西南面的沙捞越洲。文莱国则是夹在沙捞越洲和沙巴洲之间的岛国。马来西亚的国土面积有33万平方公里,人口有3070万,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橡胶、棕榈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石油蕴藏量可观,盛产热带硬木,曾经是世界第一产锡大国。
在热带雨林中,有各种珍禽异兽,如善飞的狐猴,稀少的白犀牛,特有的大猩猩。其中,兰花、蝴蝶和巨猿被称为三大珍宝。马来西亚还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国家,1990年代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虎之一,2014年GDP3269亿美元,人均1105万美元,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马来西亚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历史不长。在十五世纪以前,这块土地分属许多各自为政的小国,直到公元1406年拜里米苏拉征服各个小国,建立马六甲苏丹王国,才成为统一的国家。我国《明史》称这时的马来西亚为满刺加国。100年后,也就是公元1528年,葡萄牙舰队消灭了马六甲苏丹王国,这片土地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马六甲苏丹王朝末代国王马目沙辗转逃到苏门答腊岛,客死该岛。他的两个儿子则分别建立了柔佛王国和霹雳王国。其中,柔佛王国成为抗击葡萄牙殖民者的主要势力之一。中南半岛南端的这片土地,又分裂为许多小国。
公元1641年,荷兰取代葡萄牙,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新殖民者。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占领这片土地后,采取联合一些小国对抗另一些小国的办法,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公元1785年,英国殖民势力进入这块土地,与荷兰殖民势力展开争夺,最终荷兰人让步,双方在公元1824年签订条约,承认英国对马来半岛的统治。公元1942年马来西亚被日本军国主义占领,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才重新回到英国殖民主义者手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马来西亚、新加坡、北婆罗洲和沙捞越,先后从英国殖民者统治下独立出来,公元1963年9月16日,这四个国家组成了马来西亚联邦。华人占全国人口的42%,与马来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不相上下。建国以后,马来人至上的呼声在马来族中日益突显,以巫统为首的国民阵线,担心华人有朝一日掌控大权,为绝后患,便利用其在国会中的多数,于1965年8月8日强行通过决议,把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从联邦成员中驱逐出去。
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后,华人在马来西亚中的比例骤然下降到20%,对马来族构不成威胁。在马来人占统治地位的马来西亚联邦中,各民族的待遇是不一样的,以马来族为主的原住民族,有着比华族和印度族优厚的福利,如能够享受房屋折扣待遇,华族和印度族则不能享受。
二、多元文化马六甲马六甲是马来西亚南部的一个州,其首府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城市,曾经是马六甲苏丹王国的国都,地处马六甲海峡东岸南段,距吉隆坡148公里,距新加坡245公里,现有人口65万。马六甲是中国文化,葡萄牙文化,荷兰文化,英国文化和原住民文化交融发展的地方,马来人占50%,华人占40%,还有印度裔,葡萄牙裔和欧亚混血儿。这里的建筑风格呈现出多样性,不仅有马来西亚风格,还有中国风格,葡萄牙风格和荷兰风格。2008年7月8日,马六甲市和槟城州首府乔治市共同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统领的庞大船队五次到达马六甲,在这里播撒了中华文明的种子,不仅将先进的物质文明带到这里,还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带到这里。人们对郑和充满着敬意,在市区西面10公里一个叫三宝垄的地方,当地华侨出资修建了三宝庙。寺庙为中式建筑,红柱、白墙、黛瓦,飞檐斗拱大门,门楣上端正地写着“宝山亭”三个汉字,庙中供奉着三个圣像和牌位,分别是三宝太监郑和,福德正神土地,天后圣母玛祖,郑和的塑像被放在神的位置,足见郑和在南洋华侨心中的地位。院内立着一尊郑和石像,人们常到石像前烧香敬奉,求签问卜,以求消灾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