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217窟 未生怨 局部画面
其二,在人物造型上不同与以往朝代,变化很大。佛教在唐朝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宫廷和上层贵族中也比较流行,观经变中所体现的人物造型,也与现实的联系较为紧密。
唐代敦煌画像中的佛与菩萨,都以丰肥为美,这是融合了唐代宫廷贵族和上层社会的审美观。
唐朝的女性地位较高,菩萨的形象也被世俗化为女性,本来佛、菩萨都是无性别的。但唐代的艺术家们不仅将一些菩萨形象赋予女性性别,而且在服饰上也做了大胆的变化。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观世音菩萨,有着最美的女性仪容,体态丰腴,意态温婉,头束高髻,佩戴各类饰品,穿着贵妇人的透体罗裙和锦帔,这样的装束实际就是典型的唐代盛妆妇女形象。
到了盛唐时期,服饰也有相应的变化。唐代女子的服饰有一种由窄到宽的渐变趋势晚唐时最宽。
拿《未生怨》故事中韦提希的服饰来看,在初唐时均着窄袖小衫,而到了盛唐时的韦提希则变成了大袖裙襦。
除了服饰,在发饰的式样上,也随着时代精神在不断地变化,甚至也有女着男装的情况。
再如,在观经变伎乐台上的一对舞者,其风格则受到胡风影响,有学者认为,反弹琵琶是胡人男性的舞蹈,后来传入了唐朝,因此,画面中还带有异域风情,体现了唐朝发族融合的特点。
因此说,唐代的观经变在人物造型上,与以往朝代相比,变化还是很大的。
172窟 内部图
其三,在色彩上也有所突破。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画面的特点,那就是“满”,整幅画面肉眼所在满满当当的,但是并不觉得拥挤,除了格局布置合理之外,在用色上也有讲究。
《周礼》有载:“画绘之事,雜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因此,白、黑、青、赤、黄这五种色被认为是中国绘画的基础传统色。
局部 飞天
对于经变画,由于佛教是外来教,在绘制的过程中首先会受到外来色彩观的影响,主要是受印度佛教影响。但是佛教能在中国扎根,与它发展的接地气是分不开的,简单理解,就是入乡随俗, 不断地与当地当朝的文化相融合。
唐朝是一个非常开放与包容并举的朝代,与外界来往也密切而频繁,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繁荣时代,融合的后果体现在唐代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