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多数人的美好心愿,即便不能成龙成凤,那么至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左右逢源。可是偏偏历史上有一个大文豪,却没对子女这样的期待,他在一首《洗儿》诗中这样写到: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首诗是谁写的呢?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蜀学的倡导者,大宋文豪苏东坡先生。这个老先生是四川人的骄傲,也中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老人家的才华不是三两句能说完的。论聪明才智,恐怕在中国历代,进入前十不会有问题。
但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人,却对聪明反感至极,以至于给儿子写了这首诗歌,比之陆游写的《示儿》完全是两个概念,当然陆游站的角度不一样,他是在人生的最后,交代后事。而苏东坡则是自己孩子的开始,给予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期望。
这个常人不太理解,不是不理解他写的意思,其实这首诗歌非常通俗易懂,语气戏谑,基调反讽,实乃事出有因。“人皆养子望聪明”,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只是苏轼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我被聪明误一生”,也是实情。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又在诗文中讥讽"新进",被对方构陷入狱。一场"乌台诗案",震惊朝野,幸有元老重臣营救,苏轼才免得一死,贬谪黄州。
在黄州期间,侍妾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男孩儿,《洗儿诗》即为此男孩儿而作。刚刚经历一场大磨难,诗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一点不难理解。"公卿"还是要当的,只是希望"无灾无难"而已;"愚且鲁"不过是件外套,大智若愚才是内核。苏轼此愿,实在是有感而发,绝非无病*。
不理解的是这样想儿子变得又蠢又笨,还要当“公卿”,这样的公务人员不是更加误国吗?
所以到了明代,文学家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记载身居杭州一位先辈瞿存斋写过的一首诗。
“自古文章厄命穷,聪明未必胜愚蒙。笔端花与胸中锦,赚得相如四壁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