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京门,经穴名,出《脉经》。别名气府、气俞。属足少阳胆经,肾之募穴,入通肾气。
本穴为肾之募穴,主治水道不利,为益肾利水之要穴,水液出入之门户,故名。
艾灸此穴可调:肠鸣,泄泻,腹胀,腰胁痛,小便不利。
9、膻中——心包经募穴
膻中穴是人体的穴位,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膻中位居胸部,为气之会穴,为心包募穴,入通心包之气,膻中出自于《灵枢·经脉》。
心为人身之君主,《灵枢·邪客》日:“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
艾灸此穴可调:咳嗽,气喘,胸痛,心悸,产妇少乳,噎嗝,呕吐。
10、石门——三焦经募穴
石门穴,任脉腧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
石门为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石门是三焦经的募穴,入通三焦之气。属任脉。石门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水湿在此再一次冷缩。
艾灸此穴可调:腹胀,腹痛,绕脐疼痛,泄利,疝气,水肿,小便不利,带下,崩漏。
11、日月——胆经募穴
日月穴位于乳头直下,前正中线旁开4寸,第7肋间隙中。
足少阳胆经腧穴,出自于《脉经》,别名神光。入通胆气。日月。日,太阳也,阳也。月,月亮也,阴也。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
现代常用于调治胆囊炎、肝炎、肋间神经痛等病症。艾灸此穴可调:黄疸,呕吐,吞酸,呃逆、胁痛等。
12、期门——肝经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