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君说
舞龙是中国正月里的一件盛事,龙在此时此刻走下神坛,降临人间,与民同乐。人们手中挥舞的龙,形态不一,有最符合人们印象中的舞龙,也有气势磅礴的板凳龙,还有追求神似的香火龙。这些独特的舞龙形态,无疑是民间对于龙形态的再创造。百姓们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制造出了符合自己心目中龙的形象,但无论舞龙的形态如何变化,趋福避难永远都是舞龙活动的永恒主题。舞龙从最初的祭祀活动向娱乐活动的演变,蕴含着取乐大众的意思,古时一年之中,唯有正月最为休闲,一场舞龙活动的狂欢,无疑会给古人带来精神上的抚慰与振奋。
参考文献李英、杨爱华:《舞龙运动的历史回顾与展望》,《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刘少辉:《浦江板凳龙形态研究》,200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
韦华丽:《北泉板凳龙文化的现状与传承》,2013年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杨会荣:《广西南宁香火龙文化研究》,2013年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周晨:《江西板凳龙研究》,2020年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浩然文史·景苏)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