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拉·封丹写了这样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为了吹翻行人的衣服,使出浑身解数。
狂风呼啸,人们为了抵御寒冷,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
而南风徐徐吹动,在和煦温暖的风中,人们因为觉得暖和,主动脱掉了大衣。
南风效应恰恰对应了《道德经》的一句话: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柔”并不代表退缩和懦弱。待人处事的“柔性”和“弹性”,是一种能化干戈为玉帛的力量。
杰出的管理者,运用人性化管理,才能提升员工的自主性和团队的向心力。
高情商的父母,学会用心倾听、好好说话,才能陪伴孩子在爱与信任中健康成长。
温暖,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力量。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次《课堂上的皮格马利翁》实验。
他的团队来到一所普通小学,和校领导说要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然后随机抽选了一批学生,列成名单递交给老师,告诉他们说,这些都是学校里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
老师们开始对这些学生抱有很大的期待,格外关注他们。
八个月后,心理学家们惊喜地发现,被选中的同学的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自证预言”:
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或印象,会转化成对待我们的态度;
这些反馈会影响我们的信念,体现在我们的行为和表现上,最终印证他人对我们的看法。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自证预言每天都会上演。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很多女生,初中时理科成绩原本不错,可是上高中以后,很容易受到“女孩逻辑弱,不适合学理科”这种的偏见的影响。
在理科成绩下滑的时候,得到的反馈常常不是鼓励,而是“女孩子理科不好很正常”。
在这种消极预期的影响下,很多女生放弃了学习理科科目,数理化的成绩越来越差,反而印证了女生在理工科方面缺少天赋的偏见。
但实际上,威尔士大学的研究者曾对全世界160万学生的理科成绩进行分析,发现理科的天赋,与性别没有关联。
我们每天都会面对不同的人与事,要学会跳出别人的影响,去除别人贴给自己的标签。
不困在别人的观念里,做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