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花可能是种植最为广泛的观赏花卉之一,同月季一样,给人的感觉是普通.好看.易于栽培,东西南北中随处可见。它的原产地是印度.非洲一带,印度称为“波罗奢花”,大概是在唐以前传入我国,沿着古诗词的脉络分析,种植史至少在千年以上。这期间有太多太多关于鸡冠花的诗词画作.神话传说.花语故事流传下来。鉴于历来文化与植物的渊源颇深,千年以上的存在几乎等同于原生,具有符号和载体的双重意义。众多版本的故事中,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鸡冠花下无蜈蚣”。大概的意思是,鸡冠花是雄鸡的化身,寓意吉祥兴旺(参见天朝版图),而雄鸡本身又是蜈蚣(让恐惧在人类的基因中遗传的小动物之一)克星。关于这个故事是这样.......
古时候,蜈蚣岭的山脚下住着一户两口人的普通人家,母子俩相依为命,平日里以打柴为生,勉强度日。因为穷,儿子一把岁数了找不到媳妇,老太太整天为此着急上火。一天傍晚,儿子打柴归来的路上遇到一个美女在路边哭泣,一问方知乃一痴情女子,在去吊唁未婚夫归来的途中迷路。小伙把她带回了家(屌丝逆袭啥时候都有,那时候的逆袭,主要靠妖精变或者路边捡)。她见了老太太羞答答地直喊妈。老太太高兴坏了。唯独家里大公鸡不干了,一个劲儿蹦达,上来啄。小女子花容失色。老太太抄起扫把要将公鸡扫地出门。姑娘惊吓过度,卧床不起,表示要喝鸡汤(生错年月了,搁现在灌死她)。老太太毫不犹豫抄起菜刀直奔公鸡(公鸡点背,中国老太太为了儿子那可是不惜代价)。公鸡又跳又叫逃进了深山里。虽然没喝到鸡汤,但随着老公鸡的离开,姑娘的病慢慢好了,开启了啪啪啪的幸福生活。
好景不长,老太太进屋撞见了姑娘是蜈蚣精化身(还是现代社会好,讲究隐私,进去要敲门,白素贞几千年的修行也是毁在了不敲门上),几乎要吓死。姑娘反咬一口,跟儿子说老太太嫌弃她,大倒苦水说媳妇儿难做,并给儿子出了一道横行千年的经典测试题:要*还是要我?初尝云雨的儿子果然嗫嚅:要你...要你....老太太伤心欲绝。姑娘想方设法要将老太太挤出家庭,老太太坚决不干,倒不是因为脸皮厚,大家脑补下她为了儿子拿刀扑向公鸡的那股勇猛就明白了。姑娘又生一计,让儿子送她回家看看,在山路上动手了。这时大公鸡二次出场,拖住了姑娘,为儿子创造了逃跑的机会。
第二天,娘俩到山上看到了蜈蚣精的尸体和大公鸡化成的鸡冠花。原来是恶斗了一宿导致双双身亡。娘俩把花移回了家,这就是鸡冠花的由来。神话故事的剧情大多简单,但是结构往往凝练经典,具有极深的象征意义,比任何现代文学都能更好的反映一个地域的文化特征和历史渊源。比如大公鸡可以理解为爸爸的角色,在传统文化中,老太太护子这一层好表达,但父亲对儿子的爱因为深沉所以不那么容易捕捉。父亲为子受委屈并肯牺牲自己这个好理解,但是跟儿媳妇斗个你死我活.....这个....似乎传统里不那么提倡。所以,若把父亲这个角色改成大公鸡,啪地一下全通了。
关于鸡冠花,多数人的印象里只有红色一种,其实还有黄色.粉色.白色等多种颜色。关于白色鸡冠花是这么说的,皇帝想考考大才子解缙,让他以鸡冠花为题作首诗,解缙当然不含糊,脱口而出:鸡冠本是胭脂染.....话音未落,皇帝拿出一朵白色的鸡冠花说:这是白色的....解缙见了灵机一动,马上改口吟道:“今日如何浅淡妆?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非常巧妙地把刚开了头吟咏的红鸡冠花,换成了白鸡冠花。皇上和在场的人无不佩服解缙的机敏和才情。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也是非常经典的桥段。让人不得不赞叹,多好的一段文化人抖机灵的故事啊,这个可能就是国人理解的智慧吧。
被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