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葱丨图虫创意
其实,海米焖大葱源自鲁菜“葱烧海参”,本是买不起海参时的因陋就简吃法,却让原本的配料占据了“C位”。看似简单,但从选料到烹饪都自有其讲究,焖好后香浓的料汁全部渗入酥软葱段之中,入口即化,方为上品。比它更简单的做法,是把葱叶、葱白都切成小段,和虾皮一起下油锅炒,竟也是一道适合下饭或是拌面的好菜,因为虾皮自带盐味,连调料都不用放。
葱烧海参丨图虫创意
老北京讲究入秋后吃“爆烤涮”,烤指的是传统“炙子烤肉”,和现在常见的烧烤并不一样。牛羊肉片用佐料拌好,放在炙子上,食客一脚踩着板凳,一边用长筷子翻动,自烤自吃,乐在其中。除了肉片,炙子上仅有的绿色蔬菜就只有大葱和香菜了。在葱香的衬托下,烤肉的油脂香气更为诱人,说是“香飘十里”都不为过。类似的食材从烤改为猛火爆炒,让葱汁均匀挂满嫩滑的肉片,就是香味独特的葱爆羊肉。
炙子烤肉丨图虫创意
在上海本帮菜里,葱和肉最常见的搭配,当属浓油赤酱的“葱烤大排”、“葱烤鲫鱼”。“烤”其实应写成“㸆”,不是直接放在火上烧烤,而是用少量的水将食材煨熟,汤汁收干,既入味又软嫩。与大排、鲫鱼同㸆的小葱绝不能吝啬用量,要与身为主料的肉的重量相同,才能让葱香尽可能地渗入。将大排吃完,盘底沾满油脂汤汁、变得软趴趴、黑乎乎的一团小葱其实是精华所在,老饕不会放过用它拌饭、拌面的好机会。
葱烤大排丨图虫创意
03
碳水的快乐
/ 也和葱有关 /
葱在烈火烹油中会发生“变身”,原本的刺激性物质发生变化,香味增加,这一特性让葱油和碳水化合物成为一对最佳搭档,魅力大增。
南北均有的葱油饼,就是在这种思路下诞生出来的。北方叫“葱花饼”,面饼擀薄,撒大量葱花和盐,卷起再擀,反复几次,才能使得烙出的饼富有层次,酥脆耐嚼。梁实秋总结为:“层多,葱多,而油不太多;锅要热而火要小”,烙好的饼通常和锅的底面大小相仿,需要切块再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