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草鱼、鲢鱼、鳙鱼、鲤鱼和鲫鱼这五大类基本稳居前五,占淡水鱼消费量的70%以上。而这每一种鱼在我国的年消费量都超过200万吨,且基本都销往国内,有着悠久的消费传统和成熟稳定的消费群体。
罗非鱼即便是集各种优势于一身,但大众似乎都不怎么看好这个外来媳妇,其销量和口碑在中国都表现得很一般。要知道,罗非鱼的价格已远低于四大家鱼,但它依然是边缘产品。而近些年来,罗非鱼的价值还在一跌再跌。
总有人说要将入侵物种吃到灭绝。但当看到满江满河的入侵罗非鱼,很多人反而没有了胃口。
罗非鱼能成为一个养殖良种,主要得益于其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它们在中国的销路不佳,也能从其超强的环境适应性中找到原因。
自从引进罗非鱼后,不规范的养殖就导致了大量的罗非鱼外逃到周围水域。前面提到过的口孵鱼卵、生长周期短等特点,都让罗非鱼很快建立自己的自然种群,并成了水中一霸,挤压着其他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此外,罗非鱼在水底筑巢的特点,也让人十分头疼。雄性罗非鱼在繁殖期间会有营窝的习性。它们会游到沿岸地带的淤泥黏土处,利用胸鳍在泥底挖出一个泥坑以供繁殖。而这种习性不但会破坏了水底植被,还会影响到其他水生动物的栖息。
在南方的各大水系中,罗非鱼都是优势品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泛滥。珠江水产研究所的调查就显示,在某些河流中罗非鱼数量竟达到渔获物总数的60%。也就是说,渔民捞起的10件水产品中,其中有6件都是经济价值最低的罗非鱼。而很多南方的钓友,也都经历过被罗非鱼支配的恐惧,因为钓上来的基本都是罗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