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害虫的生活特性上来说,桃小食心虫的幼虫具有趋阴避光的特性,成虫具有善于隐匿、昼伏夜出、世代重叠的特性,幼虫大多藏匿在树干基背部,成虫白天一般藏匿在枝背、叶基、果实萼洼或梗洼避光处,到晚上才在飞动进食危害。
在虫害的症状表现上来说,桃小食心虫一般不会危害果树的新稍新叶,主要危害果树的果实,相对于成虫来说,幼虫对果实的危害性更强。一般来说,桃小食心虫的幼虫出土后,一般先会在果实表面攀爬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的时间,然后在果实表面合适的位置蛀洞进入到果实内部,并在果肉内危害15-20天左右,然后再在果树表面蛀洞脱果落地。
果实受害后,果实表面的幼虫蛀口在2-3天内不断渗流出点滴状的果胶,果胶风干后会变为白色透明状的胶膜覆在果面上,虫洞口会随着果实的发育形成一个凹陷的小黑点;而果实内部的幼虫在脱果落地前会不断的啃食内部果肉,并排泄褐色颗粒状的虫粪,导致果实成为果农常说的“豆沙馅”病果,膨果期的果实也容易发展成果面凹陷畸形的“猴头果”。除此之外,受害的果实在成熟前容易发生果实腐烂、提前着色成熟、提前落果的现象。
二、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任何病虫害的防治,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它的病发规律特征,才能更好的做到在最佳防治期、采用最佳防措施方法进行防治。上面之所以和大家介绍那么多内容,就是为了让能够更好的桃小食心虫害。
在桃小食心虫的防治管理上,一方面要按照“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进行,另一方面又要运用好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各方面措施,做到针对性的综合防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为显著的防治效果。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土壤翻换,喷药*虫
因为桃小食心虫的幼虫会在土树干1米范围内10公分内的表层土壤中越冬,所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防治:一方面,可以在秋季果实采收后到春季幼虫出土前,把树盘1米范围内的土壤进行20-30公分的深翻晾晒,对于病发严重的果园可以把树干1米范围内的表土全部挖除,然后用无病虫害的新土进行回填更换,在换土时要把新土塌实拍紧,这样可以有效的灭*或清除隐藏在土壤中的越冬幼虫;另一方面,可以在距离树干1米范围内的土壤中,通过1斤50%辛硫磷掺混细土20公斤的方法,或者在春季幼虫出土前喷施2-3次的800倍的50%辛硫磷或15%毒死蜱药液的方法(喷水要足、要喷施地表),或者用500毫升50%辛硫磷乳油兑水150公斤兑水浇灌树盘,以此来灭*桃小食心虫的幼虫。如果不限麻烦,也可以采用2毫米孔径的细筛子挖土晒茧的笨法子,来集中灭*幼虫。
2、清刮树体,保持园内清洁
在采果后越冬前到春季幼虫出土前,可以把果树根茎基部的10-15公分以内的土壤扒开,然后彻底清刮幼虫藏匿的果树根茎基部老俏皮和田间杂草、落叶、病果、碎石等,并进行移出园外进行集中焚烧或深埋。
3、园地覆膜抑制害虫出土和入土
在果园铺设地膜(尤其是树盘周边地表),不仅能够提高果园的保水保温保墒能力,而且在幼虫出土期能够抑制幼虫孵化出土与化蛹成虫,而且能够减少老熟幼虫入地结茧与成虫飞出产量的数量,从而达到降低越冬虫源基数、减少虫害危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