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恋为什么会引起非议,乡恋为什么是禁区

首页 > 音乐 > 作者:YD1662023-04-28 00:19:20

1983年春节后,全国各地的许多观众写信给电视台,称这台晚会是“人民自己的”,而播放这台晚会的电视台是“人民自己的好电视台”。在总导演黄一鹤看来,无论是当时还是今日,用了“人民”两字,这是最高的评价。

从本质上来讲,春晚的演出气氛是讲究喜庆和合家欢乐,从而决定了其宽容和包容的演出性质,所以当时还属于禁歌的《乡恋》能够在春晚演唱,能够在春晚被“解禁”,现在看来,虽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乡恋》终于在春节晚会的舞台得到了证明,而《乡恋》的“中国内地流行歌曲的开山之作”这一说法,经过时间的沉淀,也已被中国音乐界所公认。

就这样,针对歌曲《乡恋》和李谷一的争议与批判一直持续到1983年的下半年,才逐渐平息。从1979年年底演唱歌曲《乡恋》开始,到1983年下半年《乡恋》走出风波,李谷一后来在回忆文章中写道:“为这样一首小歌,批判四年之久,真是罕见。”

10

综合当年报道,对于《乡恋》这首歌,一开始只是争论,后来就变成了批判,焦点针对的不仅仅是一首歌,而是一种新的演唱方式、新的文艺形式,而在此背后,则体现了国内当时在意识形态里新旧思想之间的激烈斗争。用李谷一自己的话说:“(《乡恋》这首歌)歌不大,唱法也没什么了不起,因为它里头灌注了新的思想内容,所以在当年来讲叫‘捅了娄子’了,动了那一根‘筋’了,(体现了)新旧思想的一种对抗:一个拽回去一个拽前进。”

伴随着歌曲《乡恋》一路走过的风风雨雨,李谷一总结道:“随着时代的变化,今天看来《乡恋》或许是一首小歌,但在当初它起到了一个开创性的、里程碑的作用。”她又说道:“《乡恋》真的不是一首歌,它成为了一个‘事件’。”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1979年和之后的几年中,文艺界保守与开放两种思想并存,先锋的创作与守旧的教条互不相容,用著名词作家乔羽的话说,“《乡恋》的争论是文艺界的‘凡是派’和‘改革派’的争论。”当时的文艺界和整个社会都在新旧思想的交锋中前行。李谷一与《乡恋》风波,正是体现这一交锋的标志性事件。

随着“革命意识”这一简单命题的打破,不仅仅是音乐领域,而是在整个文化领域,都开始大步朝着“以人为本”、“兼收并蓄”、“百花齐放”的新时期迈进。尽管这些领域的思想解放与《乡恋》并无直接的联系,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文化领域的思想革新是历史的必然。《乡恋》的创作革新,恰恰预示着文化领域逐渐进入了开放时期。

上一页12345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