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权臣史弥远
只不过因为秦桧和史弥远都得到“文献”的谥号,名声太臭,这个不错的谥号后面基本没人使用了。
明清时代:文正为文臣最高荣耀在明清时期,有“生晋太傅、死谥文正”的说法,因为从明清开始,“文正”这个谥号成为文臣的最高荣耀,而且一般人都不会得到。
“文正”其实就是“文贞”,在宋朝的时候为了避宋仁宗的名讳而改为“文正”,第一个获得“文贞”的名臣就是唐朝的魏征,后来人因为崇拜魏征,以获得这个谥号为荣,不过当时文臣的谥号还是“忠献”的天下,让“文正”开始步入大家视野的是司马光,当年宋仁宗想给自己的老师夏竦以“文正”的谥号,结果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尤其是司马光,直接说出:“谥之至美,文正也”。
司马光
在司马光眼中夏竦“奢侈无度 ,聚敛无厌”、“言不副行,貌不应心”,如何能配得上“文正”这个谥号?最终在司马光为首的大臣们反对下,宋仁宗只能给老师以“文庄”的谥号,虽然“文正”的谥号开始步入大家眼中,但是真正让“文正”这个谥号声名鹊起的是著名的范仲淹,不过当时范仲淹最高的官职不过是参知政事,和韩琦这种历经三朝担任宰相的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因此当时朝廷给了范仲淹“文正”这个谥号是觉得他合适,而给了韩琦“文献”的谥号,因为当时根本没有将这个谥号当成至高无上的荣誉给出去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过到了南宋的时候,范仲淹的评价已经远远超出在北宋的时候了,在南宋时期,范仲淹已经有“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国朝人物,当以范文正为第一,富韩皆不及”等称赞,而范文正这时候已经成为范仲淹的代名词了,由此从南宋以后,元朝、明朝和清朝都对范文正极尽褒扬,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深刻影响了后世文人,并且从清代开始从祀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
而范仲淹的谥号“文正”也水涨船高,加上获得“文正”的之前有的魏征、宋璟等人,后面还有司马光等等,成为后代文人推崇效仿的对象,因为认同范文正为文人第一等的人物,那么范文正使用的谥号自然也是第一等的谥号,并且在明清的时候,成为官方认定的文臣最高谥号。
明朝文正谥号获得者在明朝,只有五个人获得“文正”的谥号,其中有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刘理顺五人,其中方孝孺是在南明弘光帝的时候被追谥的,甚至身为明朝内阁首辅的李东阳获得“文正”谥号后都被认为名不副实,甚至有人嘲讽:“文正从来谥范王,如今文正却难当。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可见如果名不副实,想要得到“文正”谥号,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内阁首辅李东阳
清朝文正谥号获得者在清朝,获得文正谥号的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人。而且在清朝大臣去世后,“文正”这个谥号是不允许出现在内阁草拟的名单上,只能由皇帝自己赐予,而且只有为人臣者道德功业皆极其出众的人,才会被赐予“文正”的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