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个性的名人事例,关于张扬个性的名人事例

首页 > 游戏 > 作者:YD1662023-11-02 08:44:19

“重读国学”第一季 第二十期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今天继续讲竹林七贤,这一讲我们来说一说阮籍。前面我们提到过,竹林七贤的政治立场、人生选择各有不同,名气最大的嵇康不肯和司马氏政权合作,被司马昭*了,阮籍和嵇康齐名,他的遭遇又怎么样呢?

我们先来看《世说新语》里的一个故事:

发扬个性的名人事例,关于张扬个性的名人事例(1)

阮籍的母亲去世,按说这时是不能参加娱乐活动的,但司马昭请客,阮籍来了。而且,酒席上阮籍喝酒吃肉,一点也不忌讳。在座有个人,叫何曾。这个人官做得很大,而且特别讲究礼法规矩,他看不下去了,就劝司马昭说,应该把阮籍流放到海外去,这才能弘扬社会正气,突出价值导向。

但司马昭怎么回应呢?司马昭说,阮籍的妈妈去世,他内心比一般人的伤痛要深得多,你不能和我一道为他担忧,怎么还说这种话!再说丧礼的规矩,如果身体有病,本来就是喝酒吃肉也没关系的。

看这段,司马昭对阮籍包容得近乎宠溺,而且他不是难得这样,《世说新语》里类似的记录还有好几条。

还有个案例也很典型,阮籍曾对司马昭说,最喜欢东平国的风土,东平国是当时的诸侯王封国之一(在今天山东境内)。司马昭一听非常高兴,当即拜他为东平国相。阮籍骑着一头小驴,悠哉游哉到任,但仅仅过了十天,就又回洛阳去了,非常任性。司马昭也没为这个事儿怪罪他。

那么,到底司马昭为什么愿意对阮籍另眼相看呢?

发扬个性的名人事例,关于张扬个性的名人事例(2)

前面说过,出身顶级名门的人,司马昭往往比较包容,但阮籍显然不属于这种。阮籍的父亲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也是他们家族的第一个名人,他家虽然比嵇康的家族地位高一些,但也不算门庭显耀的世家。

也有说法,阮籍比嵇康谨慎,所以能保全性命。但看具体情况似乎也并不尽然。从前面说的,阮籍在母亲丧礼期间照旧喝酒吃肉就能看出来,阮籍不守礼法的态度算是很嚣张了。实际上不管是《世说新语》还是正史里边阮籍的传记,阮籍给人的印象都是喜欢而且善于做出格的事,说出格的话。

比如说:阮籍有个招牌小动作,叫“青白眼”。眼球上翻,只见眼白,这是所谓“白眼”,如果他拿白眼看你,就说明他看不起你;正眼看人,露出青色也就是黑色眼珠,就是所谓“青眼”,如果拿青眼看你,就说明你不错,入了他的眼。阮籍通过这个动作,一瞬间就让你明白,我是不是看得起你。最著名的例子有,嵇康的哥哥去看阮籍,阮籍给他一个白眼;嵇康本人来,阮籍就青眼有加了。

发扬个性的名人事例,关于张扬个性的名人事例(3)

从诸如此类的故事都能看出来,阮籍给自己立的人设就是狂放。

那么回到之前的问题,既然不是因为家世显赫,阮籍也不能算个性谨慎的人,那司马昭格外照顾阮籍到底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阮籍和司马昭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需要的关系。司马昭需要阮籍这样的才子做自己的笔杆子,毕竟夺人江山,需要人用优美的笔墨美化美化。而阮籍呢,他狂悖的性格必然会得罪很多人,他也需要司马家保护自己。

这么说不是我发表新奇的见解。这话是嵇康说的,阮籍全靠司马昭保护才没事。嵇康曾说,阮籍从来不说别人的过错,但礼法之士恨他却像仇人一样,好像礼法之士是一群没事找事的神经病。实际上,把阮籍的作品集打开看看就知道了,阮籍就算嘴上不说,动笔可会骂人了。

最有代表性的,阮籍写过一篇《大人先生传》,这篇文章最震撼的思想,是阮籍认为世界变糟了,就是因为有了皇帝。哪怕嵇康的思想也没有激烈到这一步。此外,这一篇可真是把那些正人君子骂惨了。

阮籍在文章里把世上的人分成几等,最鄙视的就是当时所谓“君子”,把他们比作裤裆里的虱子,顺着裤缝爬动就自以为精通礼法,饿了咬人一口就觉得享受无穷,但哪天把裤子一把火烧了,虱子当然全部跟着完蛋。——前面提到那位官员何曾,就属于这类君子。

发扬个性的名人事例,关于张扬个性的名人事例(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