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恐惧型拖延
父母通过不断催促的方式,给孩子带来心理的恐惧感。当孩子被催促时,孩子的右脑思维高度集中,大脑在紧急地处理孩子的恐惧情绪,而左脑负责理性思考的部分,就处于暂停状态,孩子因此无法思考。
父母不断的催促,孩子一害怕,就会想着“怎么让爸妈不再催我”,怎么让父母不再给自己施加的压力,而不是思考“怎么做出这道题”。
日本精神科医师水岛广子指出:父母不断地说“快点”,会对孩子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孩子有自己的节奏,不催反而会快。
比如:我家宝宝吃饭的时候,如果我在旁边的时候,我会催“快点吃,不要看电视”,“快点吃,不要讲话”,孩子就会注意到自己嘴巴是否在讲话,眼睛是否在看电视。而当我回到房间里,不在餐厅看着孩子吃饭时,孩子反而能在半小时之内把自己的饭吃完,之后跑到房间里向我求夸奖。
父母不断的催促,只是会给孩子带来精神恐惧。
3、害怕任务型拖延
由于,家长给孩子安排太多的作业,孩子担心做完后,又要做更多的作业,让自己陷入“能者多劳”的麻烦中。
比如:做完老师的作业,要做妈妈安排的作业,做完妈妈的作业,还要去培训班。
认知行为治疗师Pamela Wiegartz博士说,人们总想着能者多劳,因为如果你做得太好,就会承担更多的责任、背负更高的期望
孩子害怕及时完成后,招致更多作业,所以拖延完成,这样可以让自己休息一下。
如果孩子的生理、心理都没有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孩子习惯性拖延,在生活中无论做任何事情他都已经习惯了拖延。
③习惯性拖延
习惯性拖延,源于孩子时间观念未建立,日常习惯未养成,可能的原因是父母为孩子包办了一切。
“该起床啦,要迟到了”,“应做作业啦”,“现在要吃饭了”,父母将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随时提醒孩子,孩子自然就不操心了,孩子的心理状态是:“反正我妈会提醒我”,生活漫不经心,没有任何紧迫感。
电视剧《爱情回来了》中:
女儿包念念都快奔三了,每天还需要依靠父母做闹钟,妈妈千催万催起床、刷牙、吃饭,爸爸拿好鞋,千请万请的送去上班。
孩子的习惯性拖延,有可能是父母包办一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导致孩子长期依赖父母,所有事情都是慢悠悠地,没有任何的紧迫感。
现在,我们已经详细了解了,拖延行为产生的原因,接下来第三部分,就来学习如何帮助孩子摆脱拖延行为。
03怎样改善孩子的拖延行为?如何用结构化思维的方式帮助孩子摆脱拖延?想要帮助孩子摆脱拖延行为,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借助结构化的思维方式,从多角度切入去解决拖延这一顽固的行为。接下来从两个方面来一一讲解:
-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 如何运用结构化思维方式解决孩子拖延症?
①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Structured Thinking)是指一个人面对问题的时候,多角度的切入,深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系统化的定制方案,采用最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
比如:陶行知,也提到从多个侧面切入来解决问题,他提倡的是用手脑联盟:
陶行知: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再比如,最近看了许多文献,要么,关注于从心理上引导孩子,来解决拖延行为;要么,关注于从行为上矫正孩子,来解决拖延行为。
这些都是从解决拖延行为其中的一个面切入,想要真正的解决拖延行为,就需要从孩子拖延的多角度进行思考,深入分析拖延产生的原因,系统化制定全面的方案,从而摆脱拖延行为。
结构化思维的本质是:利用逆向思维去高效解决问题
结构化思维,也是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平常,我们一般都喜欢,从正方向切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有些问题,需要以终为始倒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思维更加系统化,问题解决更加全面。
所以,结构化思维解决拖延的过程,就是利用逆向思维,解决拖延问题,使拖延行为全面的解决。
接下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犯人收到妻子来信:你进监狱了,咱家的几亩地没人翻,公婆干不动,我身体不好,还得看孩子。
犯人回信:千万别翻地,地里埋着枪。
一月后他妻子回信:警察来了3、4批,把咱家地翻了好几遍,累的吐血了也没找到枪,你把枪藏哪了。
犯人回信:本来就没枪,警察帮忙把地翻了,你赶紧种地吧,其它忙我也帮不上了,这就是解决问题倒推的高手!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结构化思维,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怎么用结构化思维的方式来解决拖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