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怎么写包袱,刺啦是什么相声包袱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6-08 09:30:33

2、厚薄适中,一点就通

包袱太薄,指的是笑料过于浅显,缺少回味无穷之感;包袱太厚,理解起来需要时间,甚至有难度,甚至由于知识盲区屏蔽了部分观众,都称不上高级。

比如传统相声《当行论》,故事发生的场景已严重远离生活,绝大部分人都进过当铺,现在再表演起来就显得皮厚。

同理,《白事会》的故事场景几乎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场景,虽然不像相声中那么夸张,但是整体上也属于皮薄哏多的传统相声作品。

所谓厚薄适中,就是观众理解这个包袱的思路时,其中隐藏的含义数量。比如:

“前面来到了国家大妓院……剧院!”只有一层意思。

“于老师的儿子郭小宝” 就有两层含义——父子不同姓一层,和我姓一样两层。

“白天我一天一天不进去” 就有三层意思:白天不进去——夜里不出来——一宿一宿不出来——和他照顾的是我媳妇。

“出德胜门上桥往东。啊?掉河里了!”四层以上的含义:德胜门在哪儿,上的什么桥,桥是什么方向的,东面是河吗……如果对德胜门不熟悉的人,很难理解其中的笑点;就是住德胜门附近的人也得考虑一会才能明白,更何况还有很多分不清东西南北的人呢,所以这个包袱的皮就太厚了。

个人觉得两三层意思毕竟适中,一层过于肤浅,四层以上过于复杂。

相声怎么写包袱,刺啦是什么相声包袱(5)

3,不易复制,难成套路

包袱再好,一旦被简单无限复制,就逐渐沦为大白话。

比如拿郭德纲的身高砸挂,第一次听的时候觉得有点意思,但是徒弟们接连不断地说,就麻木了。

不易复制的包袱,比如:

谢天顺:告诉你记住了,问我爸爸得说高寿!
马志明:高瘦?又高又瘦?
谢天顺:又高又瘦那是你爸爸!

4、巧妙设计,欲擒故纵

比如传统相声《学聋哑》,表面上看起来是聋哑人由于沟通不便,各种闹笑话,但《学聋哑》又往前推了一步,逗哏学聋哑人闹出一堆笑话之后,最后翻出来的结局是“我会说话”,这时候观众才发现,之前那一系列操作都是在故意捉弄捧哏。所以,最后翻的这个包袱很高级,成为整段相声的底。

相声怎么写包袱,刺啦是什么相声包袱(6)

5、三翻四抖,层层设套

郭德纲:一位曲艺名家,叫马参乎。

于谦:外国人?

郭德纲:不,中国人,叫马参乎。

于谦:姓什么?

郭德纲:姓夏倪。

于谦:瞎*参乎?

6、技巧高级,贯穿始终

比如伦理哏的代表作《反七口》,表面看起来只是互相占便宜,但是背后为了占便宜而用尽了各种各样的技巧,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所以被奉为经典,所有的相声演员都必须要会,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相声怎么写包袱,刺啦是什么相声包袱(7)

7、出其不意,反复使用

常看德云社的都知道,郭德纲有个经常调侃高峰师傅范振钰的段子,就是介绍说高峰是饭老师的徒弟,然后于谦问,饭老师是?老郭说范岛爱……

但是在德云社15周年的时候,高峰不按套路出牌:

郭德纲:高峰是范老师的徒弟。

高峰:对,我师傅是范振钰(抢先一步说出来了);

郭德纲:(愣了一下)哦,范振钰啊?

于谦:你以为呢?

老郭:我以为范岛爱呢。

高峰:(对于谦)倒霉就倒霉你身上了,直说划过去就完了

于谦:我哪能让他划过去

相声怎么写包袱,刺啦是什么相声包袱(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