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又称中路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它源于蒲州梆子,清道光、咸丰年间已经盛行,主要流行于山西省中、北部及陕西北部、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
晋剧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同时形成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其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的独特风格。
晋剧的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这种唱腔不仅具有梆子激越、粗犷的一般特点,而且具有圆润、工细的独特风格,这种粗犷与细腻巧妙结合的艺术形式,是晋剧赢得观众喜爱最直接的原因。
晋剧的表现技巧也多姿多态,难度也较大,如翎子功、帽翅功、梢子功、髯口功、椅子功、水袖功、跷子功、喷火功、扇子功、把子功以及翻、打等传统技艺与绝技绝活都很有特色。
晋剧传统剧目丰富,多取材于社会生活,经常上演的有两百多出,包括《渭水河》《打金枝》《临潼山》等,与群众生活、思想、情感联系紧密。晋剧的服饰也蕴藏着沉淀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悠久文化历史的艺术思想与价值。
2008年晋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来源:局非遗管理科、市文化馆非遗保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