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海南岛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占全岛面积的38.7%。山地主要分布在岛中部偏南地区,山地中散布着丘陵性盆地。丘陵主要分布在岛内陆和西北、西南部等地区。在山地丘陵周围,广泛分布着宽窄不一的台地和阶地,占全岛总面积的49.5%。环岛多为滨海平原,占全岛总面积的11.2%。海岸主要为火山玄武岩台地的海蚀堆积海岸、由溺谷演变而成的小港湾或堆积地貌海岸、沙堤围绕的海积阶地海岸。海岸生态以热带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为特点。
海南岛的山地位于岛中部偏南,北界为光雅、儋州、仁兴、屯昌、乌坡、龙塘,南界为长茅、田独、保亭、光坡,东界至东升、军田、兴隆,西界达昌江、大田、尖峰等,面积8639平方公里,占全岛面积的25.1%。中部山地在海拔500米以上,是海南地貌的骨架,以中山(800米以上)为主,面积6067.6平方公里,占山地的7成强;低山(500~800米)只有2571.4平方公里,占近3成。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山形高峻而圆浑。山脉大体分为3列,均东北—西南走向:东列为五指山山脉,主要山峰有自马岭、五指山、吊罗山、七指岭、马咀岭等;中列为黎母岭山脉,主要山峰有黎母岭、鹦哥岭、猴猕岭、尖峰岭等;西列为雅加大岭山脉,主要山峰有雅加大岭、霸王岭和仙婆岭等。
丘陵盆地
五指山
五指山北麓的屯昌县
海南环山丘陵带面积不大,仅占海南岛面积的13.1%。丘陵地中也有较高的齐顶面或和缓的山顶面,常见的为450米、350米、250米三级。丘陵之间的盆地,如白沙盆地、屯昌盆地、乐东盆地和琼海石壁盆地等,光、热、水、土及各种生态条件优越,是农作物和经济林木生长的良好环境。海拔350米以下的低丘、谷地、盆地内,有充足雨量和河水的滋润,土质很好,又具备防风条件,非常适宜于发展天然橡胶和热带经济作物,因而环山丘陵带成为海南橡胶热作分布带,也是中国最大的橡胶热作基地。
台地阶地海南岛的台地在各类地貌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全岛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宽广的台地主要分布在琼北地区,可分为海拔20米和40~50米2级,逐渐向海倾斜。[11]
台地地貌类型多样化,有玄武岩台地、花岗岩台地、红岩台地、变质岩台地,其中玄武岩台地面积最大,达4159平方公里,占台地总面积近四成。在玄武岩台地上,分布着典型的火山熔岩地貌,是由于地质史上新生代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新构造运动时期,雷琼地区火山活动频繁,并多次沿断裂带发生大规模的岩浆喷发熔岩流动,形成海南岛北部遍布着成群的古火山锥及大面积覆盖的玄武岩。火山锥有101个,喷火口有110多个,最典型的是琼山西部的石山、永兴一带数十座火山口和遍地流岩。玄武岩台地是火山喷发的熔岩在地表流动、层叠而成的低平台地,俗称“石地”,如琼山羊山地区、儋州木棠、定安龙塘等地都有大片这种地貌,土壤厚度小,但土质肥沃。熔岩地貌还形成熔岩隧道,如琼山石山地区已发现“仙人洞”、“卧龙洞”等隧道11条,一般宽10多米,高2~4米,最长的1200多米,总长度达3574米,成为当地的自然奇观。还有不少台地是由海蚀作用所成,如乐东黎族自治县九所东北的石门岭下花岗岩石蛋地貌中,保留着明显的海蚀地形,如菌状石、石柱、石詹、石锅、蜂巢状海穴群、额状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