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究究谢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伊索寓言》实在是个很好的收藏题材,不仅内容短小精悍意味深长常读常新,而且有足够数量的未解之谜可供探究,有足够悠久的历史可供品咂,有足够丰富的版本可供欣赏(光是古往今来的画家为其创作的插图,几乎就能独立构成一部较完备的书籍插图史)。因此,即便是已经收集了上百个有代表性的中英文版本,我仍然会不时有新的收获,也会不时发现自己的眼界实际上有限得很。但愿我这方面的小文能吸引更多的书友加入收集和研究《伊索寓言》的行列,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复旦大学研究吴语区方言文字的盛益民老师某次告知,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收藏了一本美国传教士郏爱比(A. B. Cabaniss),1856年以上海土音字写成的伊索寓言——《伊娑婆个比方》,如今全世界已无人能读懂这种文字,他正在安排学生进行解读。所谓上海土音字是19世纪50年代初进入上海的美国传教士高第丕,借鉴汉字古老的反切法,所创造的一种有声母、韵母两部分、专用于表达上海方言的拼音文字。他之所以另起炉灶,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样用汉字拼写,是因为他们进入上海后首先面对的是向底层百姓的宣教,而底层百姓识字的不多,以汉字书写方言不利于百姓识认,影响宣教效果;另一方面汉字拼写方言时也存在着语音、词义方面的问题,很多方言发音根本找不到对应的汉字;再就是大多数早期来华的新教美国传教士在进入中国之前没有受过严格的中文训练,进入中国后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中文口语及书写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