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将伐宋,师过太山,公梦二丈人立而怒甚盛。公告晏子,晏子曰:“是宋之先,汤与伊尹也。”公疑以为泰山神。晏子曰:“公疑之,则婴请言汤、伊尹之状。汤皙以长,颐以髯,锐上而丰下,据身而扬声。”公曰:“然,是已。”“伊尹黑而短,蓬而髯,丰上而锐下,偻身而下声。”公曰:“然,是已。今奈何?”晏子曰:“夫汤、太甲、武丁、祖己,天下之盛君也,不宜无后。今唯宋耳,而公伐之,故汤、伊尹怒。请散师和于宋。”公不用,终伐宋,军果败。夫汤、伊尹有知,恶景公之伐宋,故见梦盛怒以禁止之。景公不止,军果不吉。曰:夫景公亦曾梦见彗星,其时彗星不出,果不吉曰夫然而梦见之者,见彗星其实非梦,见汤、伊尹实亦非也。或时景公军败,不吉之象也。晏子信梦,明言汤、伊尹之形,景公顺晏子之言,然而是之。秦并天下,绝伊尹之后,遂至于今,汤、伊尹不祀,何以不怒乎?
齐景公将要讨伐宋国,军队路过泰山,景公梦见两位老人站在其面前盛怒。景公将梦中的事告诉了晏子,晏子说:“这是宋国的先人,成汤和伊尹。”景公怀疑认为是泰山神。晏子说:“君上有此怀疑,那么请让我描述一下成汤、伊尹的形象。成汤肤白身长,面颊蓄须,面部上尖下阔,昂胸且声音洪亮。”景公说:“对,是这样子。”“伊尹肤黑身矮,头发蓬松而且留须,面部上阔下尖,屈身且声音谦和。”景公说:“对,是这样子。如今该如何?”晏子说:“成汤、太甲、武丁、祖己,都是天下负有盛名之君,不应当无后人。如今仅剩下宋国,而君上讨伐他们,故而成汤、伊尹发怒。请君上退兵与宋国议和。”齐景公没有同意,决定伐宋,军队果然战败。成汤、伊尹死后有知,憎恶齐景公伐宋之举,故而出现在齐景公的梦中盛怒以禁止其伐宋。齐景公没有停止伐宋,军队果然遭遇不吉。我说:齐景公亦曾梦见彗星,当时彗星并未出现,如此则梦见的那颗慧星,并非真实的彗星,那么齐景公所梦见者亦非真的成汤、伊尹。或许是当时齐景公将要兵败,出现了不吉妖象。晏子相信梦,明确说出成汤、伊尹的形象,齐景公顺晏子所言,同意其梦中所见正是晏子所说的正是成汤、伊尹的形象。秦国并吞天下,断绝了成汤和伊尹的后代,已然时至如今,成汤、伊尹无人祭祀,为何不发怒?
【小议】相国晏婴知成汤、伊尹的相貌,身为东周时期齐国君王的齐景公怎会不知?又怎能不知位于商朝旧都商丘的宋国君王乃殷商后人?既然知晓,那么经过行军劳顿,本已困乏,加之大战前思虑颇多,睡梦中梦见商朝开国之君成汤、开国元勋伊尹,不足为怪。因为日有所思,所思便是此役是为尽灭承嗣成汤的宋国君臣,故而夜有所梦,便是梦见商朝始君成汤及其重臣。历史上的齐景公,颇具强国争霸的雄心壮志,他不纳晏婴之言,执意伐宋,这是春秋诸侯典型的争锋性格。晏婴,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颇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他没有齐国君王的争霸之心,但身为人臣而深谙治国之道。晏婴劝谏景公不要伐宋,可能是他考虑到齐国当时还只是周王室治下的一个诸侯国,不宜讨伐甚至剿灭周天子所封的殷商后人宋国君臣。齐景公伐宋之败,败在其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与其梦中所见毫无关系,因为当时的宋国尚未孱弱到任人宰割的地步,还是具备抗击长途跋涉前来征伐的敌军的能力的。婴子欲以景公所梦不吉规劝景公停止伐宋,是婴子用错了方法。不过,婴子似乎也只能用这种方法,他不是一位军事家,也低估了景公的执拗。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