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杨天白
天白是菊豆与天青偷情的产物,同时也是他们后半生悲剧的制造者。影片后半部分,几乎所有的罪恶都是来源于天白。
这部电影三个男性角色都存在明显缺陷;杨金山是生理缺陷,杨天青是性格缺陷(无能),而天白则是人格的畸形。
整部电影,天白只有三个字台词;那就是在杨金山准备*他时,喊的那句“爹”;又在他的示意下,喊的那句天青“哥”,菊豆“娘”。
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台词。他的极端沉默,让天白成为电影最阴郁,也让人最害怕的一个角色。
在杨金山死后,他成为杨家染坊的又一个封建礼教代表,变本加厉地压制着菊豆与天青的*。甚至最后还亲手*死了自己的生父,可以说是完全泯灭了人性。
看上去,天白是电影里背负罪恶最多的。但实际,他却是杨家染坊里最无辜的人,完全是封建礼教压制人性的牺牲品。
天白的出生,注定了是一场惨剧,他无法选择。他有两个父亲,名义上的父亲杨金山只教给了他仇恨。而生父杨天青,软弱无能的性格,使得他非但没有履行父亲的职责,反倒给天白带来了无尽的屈辱。
纵观他的成长过程,充斥着仇恨与矛盾。儿时对天青(哥哥)与菊豆(娘亲)亲近关系的不解,后来又被杨金山灌输仇恨。他的童年是悲剧的,毫无家庭的温暖。长大后,又不断忍受着族人对其母亲和身世的非议。
畸形的原生家庭,压抑的封建礼教环境,是天白极端人格形成的重要原因。他的沉默,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控诉,控诉这些大人,为什么不“救救孩子”。
充满了历史反思的主题,引发了观众讨论。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上世纪二十年代,那时候是北洋政府统治。军阀混战,政治黑暗。
和黑暗的政治相对应的,却是思想领域发起了一场空前绝后的解放运动,也就是新文化运动。他们对封建礼教发起了猛烈的抨击,极大的减少了体制对人性的抹*与禁锢。
但这仅限于城市;在偏远的山区,占据统治地位的,还是封建礼教。这些山区的民众,虽然都剪掉了身体上的辫子,但在精神上,仍旧保留了晚清的“辫子”。
这部电影,表面上是讲由男女偷情引发的一系列矛盾与冲突。实际却是反应了在旧社会下,封建礼教对人性与*的压制和抹*。
不管是备受礼教迫害的菊豆和天青,还是其代表者杨金山和杨天白,从本质上看,他们都是受害者。
除了反应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制外,实际影片也展现了旧社会下,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这个依赖性,体现在农民离开了土地,就没有办法生存。年老了,又讲究叶落归根。
而到了电影里,土地就变成了“杨家染坊”。与其说他们四个人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压制,倒不如说他们走不出这染坊。
离开了染坊,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留在染坊,就要被其禁锢和压制。这也是为什么,杨天青有机会逃出染坊,但却从没离开过。因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让他失去了离开土地的勇气。
所有被圈在染坊里的人,不管是逆来顺受,还是奋起反抗,最后结局都会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最后菊豆在失无可失时,会选择一把火烧了染坊。
这是一种宿命,不管你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的命运,这才是让菊豆彻底绝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