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姗高波是什么电视剧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2-19 21:43:20

苏姗高波是什么电视剧,(5)

本届双年展主要包括:主题展、邀请展、平行展、机构展、学术论坛和首届兰州艺术书展六个单元。其中主题展是以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出品,浙江摄影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同名学术出版物为蓝本,邀请了41位艺术家(包括特展的两位艺术家贝特朗·加丹纳和菲利普·杜德兰)参展。这本书当时有个副标题:“当代语境下的中国风景摄影”,很符合这个主题展的策划思路,它是对中国风景在当代背景下的一次梳理。从时间跨度上来看,从民国的风景摄影一路走来。民国的风景摄影,自然绕不开郎静山、骆伯年和邵度。我在另一篇关于郎静山的文章中写过:“关于风景的摄影在华夏文化而言……很天然地就与中国文人的山水画融而贯通。但仅从摄影的机械语言来说,它的透视关系以及无差别再现细节的特点,又在表面上与中国文人山水画‘高远、平远、深远’的透视关系以及留白有着貌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巧妙化解这一矛盾,把摄影和中国山水风景有机融为一体的,正是中国摄影史上绕不开的一座大山:郎静山”(《绕不开的郎静山》,发表于《现代摄影》第71期)。大家说起郎静山,都知道他的“集锦式摄影”。但如果我们把这个特点简化降低到技法层面,从而等同于现在的图片编辑软件的层面,那就大错特错了。我相信郎静山的摄影能够在中国风景摄影史留名,一方面这种集锦摄影的技法特点有其超时代性,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其作品背后郎静山汲自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文人山水美学的精神养分!

苏姗高波是什么电视剧,(6)

蒋鹏奕展览作品

这本书对中国风景摄影的梳理分为四个单元:山水的流转 ——东方图式的记忆与重构;现场即风景 ——来自实在的虚构;观念与文献;媒介性 ——材料与技术的探索。主题展的策展构思也同样依次进行,就说这山水的流转,中国的画意摄影虽然从摄影史的角度来说,依然属于画意摄影的范畴,但它一定不同于西方画意摄影,其背后的文化背景注定了它的迥异,那是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和山水美学的浸润与滋养。而今天的风景摄影带着它的“山水”又将如何在当代的语境中自洽?这是一个需要艺术家们思考的问题。显然答案已经有了。

苏姗高波是什么电视剧,(7)

左边为姚璐展览作品

姚璐以《松岩观瀑图》为代表的“新山水”系列作品,通常是以表象看来模仿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内容、布局及形式进入我们的视野。但实则充斥着当下的诸多元素、现状及问题。巧妙地在“重构与遮蔽”中达成某种平衡。按姚璐自己的话说:“摄影可以理解为非常传统的,它可以记录很多以前的历史,让人们回到了以前的某一个时代;摄影也是非常当代的,它可以非常清晰的把见到的东西重新组合再编辑整理,让人们在作品前产生时间和空间的错觉,可以看到既真实又不真实的影像。”在当代的语境下,我们完全可以激烈地去抨击或者批判以彰显自我的独立。但我认为姚璐更加高明,他只是运用自己高超的手段把所有的问题或者现状或者矛盾两端巧妙地、和谐地、富有美感地“共聚”在作品里,不声不响。顾铮曾这样评论姚璐的这个作品:“……画面中所显示的是,绿色所遮掩的,以及它所无法掩蔽的,这两者所形成的一种紧张关系。这是一种掩盖与暴露相持不下的张力状态,而这种状态,似乎正好是中国目前的现实”。

现场即风景 ——来自实在的虚构,“现场”在现象学看来,关注的是“在场”与“缺席”的关系。风景,何为风景?是被规驯的土地和自然吗?又或者是权利赋予它们的某种称谓、标签还是荣耀?藏策先生说:“无形的权力结构,以及历史的过往,都会在特定的日常空间中留下可见的痕迹。其隐身于惯常的视而不见之中,却显形在镜头的凝视之下。”如此来看,这风景还是需要我们将视线转向人类在场的、以及那些曾在场而今天缺席的“存在”了。

苏姗高波是什么电视剧,(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