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中郎将曹丕被人称呼为中郎将
实际这也错了,“五官中郎将”在史书上的简称是“五官将”,这才是特有的称呼。而“中郎将”则太广泛了,并不具备唯一性。
打个比方,汉代朝廷还有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地方军官中还有各种杂号中郎将,大家站一块,来个人喊一声“中郎将”,曹丕如何能知道是喊自己?
编剧在剧情上还设计了一段“司马懿出使东吴见孙权”的场景,从剧情设计上看,颇有新意,美中不足的就是:称谓错了。
前面我也说了,使者应该称呼为使君,结果,剧中被称为“司马使者”,也是令人啼笑皆非。
司马懿出使东吴
这些在称谓上犯的错误,足以体现编剧对历史知识了解上的不足。
用字错误在剧中,曹操征辟司马懿为司空府主薄时,道具任命书的设计确实是用了心思的,隶书、竖板繁体,从右到左——这些版式设计没问题。
任命书中夸赞司马懿的内容也是照抄《晋书·宣帝纪》中对司马懿的评价,这也没问题,可是后面内容一旦脱离史书,写出“今封为司空府主簿”这几个字来,错误就出现了。
司马懿的任命书
在东汉时期,做官是“举荐制”,所以把录用某人去做官,应该用“征、辟”这两个字。“封某官”的说法,不合时宜,当时也只有“封侯”的说法,侯是爵位制度,和官职无关。
所以正确的写法应该是:今征(辟)为司空府主薄。
对史料的错误解读在《晋书》里记载了一个故事,说司马懿不想为曹操效力,便声称得了风痹,行走不便。“风痹”也就是肢体麻木,瘫痪状态。史书原文是:
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
这里,“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的“刺”是“刺探”的意思,到了编剧这里,得让杨修用大钢针来刺司马懿大腿了。
杨修拿这么粗针去扎司马懿大腿
这让笔者联想到了电视剧《新红楼梦》里,贾琏要“去火”,结果剧情设计成“贾琏拔火罐”了。这都是编剧不懂原文的本意,全凭自己的想象力来作出的曲解。
以上还只算小问题,本剧最大的两个问题是:
时空错乱:
- 华佗死在董承案中。(历史上,华佗卒年不详,死因未涉及政治斗争,也绝对没参与董承案)
- 荀彧死在曹操称王之后。(历史上,荀彧死后第二年,曹操才称魏公)
- 明明在历史上是225年出生的钟会,在剧中出现在220年之前,并且是个年轻人。
制度错误:
- 曹丕和曹植居然会被抓到监狱并受刑。显然编剧不知道在汉代王子犯法,是不可能用刑的。
- 曹丕驾崩后,曹真居然提议让全国太守,县令来参加葬礼。实际在当时,官员擅自奔丧是死罪。朝廷也从来不会支持官员参与奔丧。除非本剧是想让曹真扮演一个政治白痴。
- 李严自称与诸葛亮平级。实际上,两人同为托孤重臣是真的,级别什么的,就算了吧。诸葛亮秉政时,就是军政大权一把抓,没人能跟他平级的。